(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的“520”撞上“小满”,在这样一个爱意满满的节日,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事件。

5月20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污染血丑闻调查结果公布后,为本国历届政府的“失败”道歉,称这一天是英国的国家耻辱日,并承诺将不惜代价赔偿受害者。

英国污染血丑闻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当时,英国的采供血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寻求美国帮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部分进口血液来自囚犯和吸毒者等高风险捐献者,导致30000英国人感染艾滋和丙肝,目前已造成约3000人死亡,据称,这个数字每周还在增加。在这些受害者中,除了在手术等过程中接受输血的病人外,大部分都是长期使用血浆制品的血友病患者。

约3000名幸存者在2022年获得总额3亿英镑(1亿英镑约合9.2亿元人民币)的“临时赔款”,因为当时很多关键证人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英国媒体称,英政府赔款总金额将达到100亿英镑。

现代医疗救治,很多人都离不开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本该是救命的血液,却变成了“催命符”。在震惊之余,我们不禁想知道,如何确保血液安全?

血液是无可替代的特殊“药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医学已经十分发达,但是人造血液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血液。因此,临床救治病人的血液以及制备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通过人体捐献获得。

据来自2016年的《科学新闻》数据,美国的年采浆能力约为1.5~2万吨,其中超过一半的血浆以原料血浆或成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

据《2020年上半年美国进出口情况报告》,2020年上半年美国血液制品出口额高达126.16亿,2019年是255.28亿,2018年是232.33亿。有预测显示,到2024年,美国血浆产业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40亿美元。

出于血液制品安全性、特殊性和防控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考虑,我国对进口血液制品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1985年起,我国禁止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的进口;2002年起,我国禁止从疯牛病疫区进口人血白蛋白;2007年11月起,为了缓解凝血因子Ⅷ供应紧张的局面和满足血友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我国开始允许进口重组类人凝血因子产品。也就是说,除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外,我国至今未开放其它血液制品的进口。

从“血管”到“血管”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1900年ABO血型发现以来,输血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输血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可能引起输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各国应提供尽可能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价格合理且有充足的量以满足国内需要。为达到此目标WHO制定了如下战略重点:

1、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

2、输血前所有血液必须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它可由输血传播的传染病进行检测

3、将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到最低程度

WHO的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战略突出了“从血管到血管”——从献血者的血管到受血者的血管——的安全,其中包含三个重要环节:献血者、采供血服务机构/采浆站和生物制品公司、医院,即招募低危献血者,严格把好血液检测关,临床合理用血。

我国采供血机构如何确保血液安全


1、招募低危献血者

低危献血者是指传播输血传染病危险性低的献血者,也就是那些接触输血传染病风险很小的献血者。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经过多次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筛选,因而被认为是低危献血者。

(1)核对献血者身份及年龄、登记献血信息、询问和查询献血史、献血前告知。

(2) 献血前征询及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表》: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挑选出低危或接近低危的献血者,以保障血源安全。 医护人员会就献血者病史进行征询并指导献血者完成《献血者健康征询表》,只有身体健康的献血者才能捐献血液。

(3)一般检查: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一般检查,项目包括体重、血压、脉搏等,必要时测量体温。

(4)献血前血液筛查:对献血者ABO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氨酶(ALT)进行检查。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还要进行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据2023年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2.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有1/3在中国。目前,我国估计有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因此初筛乙肝表明抗原可以在第一道关口避免采集HBsAg阳性的血液。

(5)健康检查结论、献血者知情同意

2、血液检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集后的血液要进行以下项目检测:

(1)ABO血型、RhD血型

(2)ELISA试剂检测HBsAg、HCV(丙型肝炎)抗体、HIV(艾滋病)抗体

(3)核酸检测HBV、HCV、HIV

(4)ALT

(5)梅毒螺旋体标志物

只有ABO血型和RhD血型检测正确、HBV标志物、HCV标志物、HIV标志物、梅毒螺旋体标志物筛查实验结果阴性、ALT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液才能成为检测合格血液。

3、血液出库前进行质量抽检和逐袋外观检测

检测合格的血液进入合格库,在血液出库前,要经过血液质量抽检合格、逐袋外观检测合格才能发放到临床。不同血液成分的质量抽检主要目的是确保血液的有效成分在国家标准范围,并对血液进行无菌试验,确保血液没有被细菌污染。

随着国家对血液监管日益严格,我国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得到更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病毒 “窗口期”的存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检测方法都无法做到“零风险”。根据WHO官网数据,目前艾滋病窗口期为14~21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液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的特殊“药品”,迄今为止尚无任何替代品。但是,输血有风险,除了招募低危献血者、严格把好血液检测关之外,临床还需要掌握严格输注指征,才能提升输血安全性。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520”英国首相为“污染血”丑闻道歉……如何确保血液安全?-----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3447帖

马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