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欧班列,昼夜驰骋于欧亚大陆上,联通东西,畅通贸易,如同新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自2013年运行以来,中欧班列铁路网越织越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发车频率越来越高,至今已累计开行9万列。今年5月底,记者前往西安、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与您共同探寻这支“钢铁驼队”加速前进的密码。

央广网西安5月25日消息(记者陈锐海)一座城市的定位与气质,往往可以从城市道路的命名中窥见一二。在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秦汉大道”这样的路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来者这座千年古都的辉煌历史。另一些道路,如“欧亚大道”“港务大道”“港兴路”“港宁路”“保税路”等,则透露出它在当下的自我认知和全新使命——港。作为一座内陆城市,西安所追求的“港”当然不是海港,而是陆港,并且是国际陆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欧班列(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5月25日的清晨,在西安国际港站,随着三声鸣笛声接连响起,由55节集装箱组成的X8157次中欧班列,如同一支休整后蓄势待发的“钢铁驼队”,徐徐动了起来,由缓而快向西奔去。这是中欧班列开行10年多来的第9万列。它运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服装、日常百货等货物,将由新疆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在15天后抵达波兰东部的小镇马拉舍维奇,货物由此进入欧亚市场。

作为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西安国际港站主要负责办理整车、整零、一站直达、集装箱等货物装卸等业务。走在港站内,第一个感受是很大,它占地5600多亩,相当于500多个足球场大小。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国际港站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2023年,从这里发出的中欧班列超5000列。向西,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德国汉堡及跨里海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通达国际贸易热门地区;向东,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向南,开行至越南、老挝等互联互通班列。可以说,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交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国际港站(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驱车走在港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排列整齐的新能源汽车,每一辆都灿然一新,在阳光照耀下十分耀眼。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它们连车牌都还没上。据港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不久后,这些新车将被装上专用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穿山越岭,前往中亚乃至更远的欧洲市场。一列专用运输车有29个车厢,每个车厢分上下两层,能容纳9辆汽车。也就是说,这一趟中欧班列的运行就能出口261辆汽车,所用时间大约为15天,是海运耗时的三分之一。现在的西安国际港站,运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越来越多,目前一个月能出口三四千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除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也是中欧班列的“常客”。离港区不远的一家智能家电制造企业,一年要生产50万台洗衣机和10万台洗碗机,其中洗碗机有80%的产品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如果没有中欧班列,这家企业要先将产品从西安运到宁波、南京、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港口,再通过海运抵达欧洲。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搭上中欧班列,不仅从工厂到港口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每年还能降低三分之一。

比空运更经济,比海运更快捷,这是中欧班列的鲜明优势,也是最吸引客户的地方。邵博尔是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服务中欧班列运行。他把中欧班列比喻成“货物高铁”,也就是说,只有这趟“高铁”服务好、票价实惠,客户才愿意找上门,为出口货物买张“高铁票”。他认为,随着全程时刻表的实施,中欧班列定时定点发车的线路逐步增多,运输时间有了更稳定的预期,这对客户来说更有吸引力。比如,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是每周三、周六开行,返程是每周二开行,途经站点的时间也比较明确,这有利于客户精准掌握相关信息,合理有序组织货源、高效地做好发运前各项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国际港站(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作为中欧班列统一经营服务平台,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则在中欧班列沿线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和老挝成立了4个全资子公司,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以便及时协调各方解决中欧班列在口岸换装、海关通关时遇到的问题,确保中欧班列在国外安全稳定开行。同时,该公司还负责全面审核国际联运运单和随附单证(可以理解为“中欧班列在境外的通行证”),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有效地防范了因信息数据不对应造成在途中扣留、卸车等事情发生,保障了班列运输效率。

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快速建成,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中欧班列服务水平的提升情况。去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期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合作协议,在西安国际港站内共建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以更好服务中欧班列运行;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项目在10月就开始施工;77天后,也就是去年12月,码头建成;今年2月28日,码头正式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葵花油(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中欧班列,除了运出去,还有引进来。西安一家进口商品超市内,既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食用油、蜂蜜、坚果,也有来自俄罗斯的燕麦片、果汁、饼干,还有来自格鲁吉亚的甜酒等。这些欧亚各国优质特色农产品都是通过中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曲奇饼干(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摄)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西安这家超市所属的粮油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共建了一个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支持当地农民种植了150万亩葵花和小麦,并将为当地出口加工设备和技术,帮助当地建立面粉生产线、挂面生产线等,最终通过中欧班列将产品运到中国市场,成为陕西人餐桌上的肉夹馍、油泼面。这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帮助我们企业找到更优质的粮源,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原装进口产品,还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发展了产业,是一个多赢的项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