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以“共话科学家精神、共促文明交流、共谋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浙江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杭州举行。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副省长卢山,第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保加利亚领事馆总领事斯帕索夫,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秦涛,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厅长高鹰忠,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陆锦,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雄文,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上,王成、卢山为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揭牌;高鹰忠为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拱墅基地授牌;中欧双边合作平台与项目现场签约;中欧科学家共同发出中欧科技开放合作倡议,呼吁双边深化科技创新协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福祉;发布了2023浙江科技人才发展指数,为各地引育科技人才、健全政策体系、释放创新效能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数字人“科小二”发布2024年浙江省科普工作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主场展览是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亮点之一,尽显浓浓的“浙江特色”和“科技范儿”。

浙江科技创新版图、新质生产力科普、“浙里科普地图”等主题展示区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始终,系统展示了浙江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实干实绩凸显“浙江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于全国率先实施“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省科协聚焦我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9+6”未来产业,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科技前沿领域的科普活动;依托“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等品牌活动,实施院士科普示范工程,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做科普,创作一批优质科普资源;认定一批科学体验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开展场景式、数智化、体验式的沉浸式科普,创新传播方式,提升科普实效,推动全省科普向前沿化、高端化、数智化转型升级。

“浙里科普地图”是正在建设的全省统一的科普资源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链通全省21家科技馆、1043家科普教育基地、954家基层特色场馆,精心研制了系列科普研学路线。通过点击“场馆”“地图”或输入关键词,可以立即查询身边的科普场馆位置、简介和活动等,还可以通过“一键导航”,带你走进你理想的科普场所,跟着科学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众多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和前沿成果亮相“浙里好成果”展览区,围绕形成新质生产力集中展示了一批“浙味”浓厚的标志性成果,营造出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形机器人、AR空间计算机、震动体验台等科普互动体验展台各具特色,省科协“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进现场活动轮番“登场”,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驻足。“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为推动全国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解决基层科普设施短缺问题、促进基层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而打造的科学传播公益品牌项目。由浙江省科技馆负责的浙江省“科普大篷车”现搭载有19件互动展品,展品涵盖机械传动、数学思维、电磁光影等内容,融科技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来满足基层科普的需求,吸引更多公众关注科普、了解科技,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些高能炫酷的“黑科技”产品和新奇有趣的“沉浸式”体验为广大市民呈现了一场科技与创意的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科技活动周首次与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同步举办。会上,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发布使命愿景和实施方案,中欧双边现场推介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中欧科学家围绕中欧科技创新合作进行主旨演讲,有效搭建起中欧科技开放合作、人文交流、创新创业的桥梁纽带。

“从形式较为单一的资料摆放,到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互动体验,再到辐射全省、链接中外的科普盛宴……浙江的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24届,成为了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科普品牌活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活动周期间,全省上下还将同步举办多场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优势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创新浙江、省科协科普部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方佳佳

二审:周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