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矫对象跨区域困境如何破

——北京延庆与河北怀来、赤城三地探索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

从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到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路程10公里左右,开车大概需要15分钟。就是这不长的一段路,却一度将姬某困住。

今年3月28日,姬某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间,姬某需要接受社区矫正。按照规定,姬某在社区矫正期间,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北京。

姬某家住北京延庆,在河北怀来开了一家饭店,他不得不每日往返延庆、怀来两地。“如果不能每天往返,我唯一的营生就要维持不下去了。”在延庆区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执行监督工作时,姬某向检察官说出了难处,并希望可以同意他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得知这一情况后,延庆区检察院展开了调查核实工作。从这时起,一项关于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的机制开始萌芽。

社区矫正对象

能否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姬某的饭店以“活鱼现做”为特色。为了保证活鱼供应,姬某在明知他人使用禁用工具非法捕捞鱼虾的情况下,仍多次向其购买活鱼等水产品。

“姬某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共犯。”该案承办人、延庆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聂志霞告诉记者,姬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综合考虑姬某主动投案、积极赔偿损失、认罪态度良好等情节,法院作出了上述判决。

姬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但作为家庭的支柱,他必须尽快振作起来,并努力将饭店继续经营下去,这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难题出在了跨区域活动上。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姬某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北京。确需离开,需要履行一次7天或30日的请假外出手续,并报上一级社区矫正机构审批。“10公里的路程,距离这么近,能不能允许我每天都去饭店照看?”姬某问检察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延庆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和河北省怀来县检察院、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到姬某经营的饭店开展实地调查。

“得知姬某的诉求后,我们展开了调查核实。发现姬某的妻子没有稳定工作,靠打零工赚点生活费,女儿正在上初中,饭店的经营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饭店还聘用了多名员工,为社会提供多个劳动岗位。”延庆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负责人李琼璐告诉记者,如果姬某无法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其饭店很可能无法正常经营。

社区矫正对象能否经常性跨市县活动?请假外出手续能否简化?

记者了解到,根据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机构对于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可以根据情况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但司法实践中,考虑到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脱管或再犯罪情况,所以对于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的做法,社区矫正机构都是慎之又慎。“如何既能保障社区矫正的监管秩序,又能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开展检察监督时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李琼璐告诉记者,延庆区检察院决定就姬某经常性跨市县活动一事与怀来县检察院共同召开检察听证会,一起商讨能否批准姬某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召开检察听证会,解决监管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延庆区检察院联合河北省怀来县检察院对姬某一案召开检察听证会。

4月24日,检察听证会如期举行。除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外,延庆区司法局和怀来县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参加了听证会。

听证会上,检察机关介绍了调查的情况,详细说明姬某日常表现和现实困难,以及跨市县活动的必要性。“最终,各方一致认为,对确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申请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有效落实监督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应当批准其申请,也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李琼璐告诉记者。

如何落实监督管理措施?记者了解到,延庆、怀来两地检察院和司法局形成共识,可通过异地委托监管、信息互通共享、两地同步检察监督等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有效监管。

最终,延庆区检察院依法向延庆区司法局提出检察建议,建议批准姬某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由延庆、怀来两地社区矫正机构共同协作,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随后,延庆区司法局依法一次性批准姬某在6个月内可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通过这次检察听证会,我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有担当、敢作为。这或许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姬某来讲,关系他一家人的生计,更关系饭店员工的工作生活。这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作为听证员,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商务楼宇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郑红强认为,此次延庆、怀来两地检察院和司法局的协作配合,也是一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益实践。

签署跨区域协作机制

推动三地社区矫正共建共治共享

姬某的难题解决了,但检察履职并没有结束。

“姬某的情况是个案吗?延庆地处北京西北部,不仅与怀来县相邻,亦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会不会还存在类似的情况?”延庆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鲁雪松决定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跨市县活动情况进行调研。

该院通过社区矫正大数据模型发现,近年来,延庆区有13名社区矫正对象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延庆、怀来、赤城三地。比如,社区矫正对象卢某是一名货车司机,家住延庆,但因工作原因,需要每天到赤城送货。再比如,社区矫正对象姚某家住在延庆,但在怀来某公司上班,也需要每日往返于两地之间。

“三地能否建立长效机制,共同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难题?”产生这一想法后,鲁雪松迅速联系了怀来、赤城两地检察院及司法局。

这一想法得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延庆、怀来、赤城三地检察院和司法局共6家单位,联合签署了《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该机制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工作机制,采取委托监管、异地协查、信息互通共享等措施,共同做好区域内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及教育帮扶工作。

“跨区域协作机制不仅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有利于堵住监管漏洞,推动三地社区矫正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水平。”延庆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吕桂满告诉记者,以姬某为例,他现在每天出门前,都会向延庆区社区矫正机构报备,到了饭店后,就向怀来县社区矫正机构报备。两地共同做好对姬某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确保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矫得好”。

“当前,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推动三地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实现跨区域协作,也是做好专项行动的有益探索。”鲁雪松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助推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再犯罪,促进区域安全稳定。”

(检察日报 孙风娟 谷芳卿 高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