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九百年前,苏东坡在海南儋州兴叹。今日,广袤的海洋孕育出无限生机,粤琼两省从“隔海相望”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不断迈上新台阶。

5月24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在广州举办“成型起势自贸港:海南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据了解,这是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新闻办公室)首次赴省外召开海南自贸港主题新闻发布会,为琼粤两地相向而行、融合发展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和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4日下午,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在广州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

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提到,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要成效体现在经济恢复提质增效、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封关运作准备全面铺开、风险防控扎实有效等9个方面。

此外,王斌还从自然环境比较优势、政策和开放红利比较优势等方面介绍海南自贸港,向外界传递了海南自贸港广阔的发展机遇。

“五个图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4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提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在广州发布会上,王斌针用“五个图强”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入解读。

“向种图强”,充分利用气候温度优势,聚焦种源、种业、种市,大力发展南繁育制种产业,全力打造种子科技创新策源地、南繁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海南拥有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南繁种业的产值突破了120亿元。

“向海图强”,充分利用海洋深度优势,大力发展深海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深海养殖等产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聚集了海洋产业类企业约1000家。

“向天图强”,充分利用地理纬度优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切实做到“向天图强”。当前,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全国第一个民建民用的商业航天一号发射工位已于去年年底建成。

“向绿图强”,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岛”,将产品“碳足迹”降到全国乃至全球最低,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国际竞争力。

“向数图强”,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和开放优势,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及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优势。

相向而行,粤合作再启新篇

粤琼两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广东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与雄厚的经济能力,海南自贸港便利的国际贸易通道与广东优势互补,相互成就。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聚焦“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同时,同样关注着隔海相望、血脉相连的海南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与海南相向发展”,港湾联动、粤琼合作的内容写入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据了解,2021年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迈上新台阶,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联通稳步提升,联防联控紧密协同,创新链、产业链不断融合深化,在政策、机制、项目等多层面取得新成果。

近年来,粤琼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密切,先后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基础设施方面,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取得阶段性突破,过海航行时长由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开通海口秀英⇌湛江徐闻跨海峡无人机物流航线,这是我国首条常态化运行的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运行“新加坡-海口-深圳”“三亚-深圳-吉隆坡”国际货运航线,有效拓宽海南贸易的航空货运通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与东南亚市场的联动发展。深圳海兰云公司在海南建设的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已竣工,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领域的空白。

产业合作方面,2024年1月,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签约揭牌开工,着力构建“2+2”高端制造产业体系,康佳集团等10家广东企业落地合作产业园。

接下来,海南将继续加强与广东合作,健全相向发展机制,推进交流互动常态长效,共同推动国家两大重大战略融合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婷 实习生 林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