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铁路,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这条铁路虽然只有短短的百来公里,也只在历史上存在短短的30年,但却留下了很多至今难以磨灭的印迹。

新宁铁路主要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和台山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继潮汕铁路之后中国第二条民办铁路,也是当时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它从筹备、设计、修建、经营到管理都是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的。1938年底,国民政府为防日军利用铁路推进,命令新会台山两县政府彻底破坏新宁铁路,新宁铁路在通车30年后,便永久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新宁铁路,必须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美国西雅图华侨领袖、爱国商人、铁路工程师,台山人——陈宜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宜禧是台山斗山镇人,6岁时亲生父母因水灾、饥荒先后亡故,16岁时随亲戚前往美国西雅图务工,20岁时参加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从杂工干到助理工程师,中央太平洋铁路通车后,陈宜禧开办了西雅图首家华人商店“华昌号”,由于诚实守信、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等优秀品质,陈宜禧逐渐成为西雅图华侨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陈宜禧,凭借努力与勤奋,积累了技术与财富,他本可以在美国安度晚年,但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家乡建一条铁路,1904年,60岁的他毅然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开启了艰辛而备受折磨的铁路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宜禧回国后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工程由本县人自办”的修建铁路原则,1905年2月,他返回北美募集铁路建设资金,作为侨领,他以身作则,变卖西雅图一座价值7万余美元的房产,另加上数万美元入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筹款过程中,他喊出一个激奋人心的口号:“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力,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史之奇功。”海外华侨们无不为这个饱含家国情怀的口号所感召,纷纷捐款,陈宜禧很快就募集到275万余元的资金,是原本计划的四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廿一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准予新宁铁路先行立案。1906年5月1日,陈宜禧在斗山圩将铁路转车盘上的火车头原地旋转180度,宣布新宁铁路正式破土动工。1909年3月21日,经过三年艰难施工,新宁铁路铺设铁轨59.3公里,第一期工程宣告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全中国都没有几条铁路,能通过民间力量,甚至可以说主要是个人之力建成这样一条铁路,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清朝商部的检查报告写到,“铁路各车站点缀完美,形势整齐,水塔、车厂等设备都很理想,尤其是煤仓之建设与装卸火车用煤方法,不费人力,堪称先进;涵洞、管道、桥梁之架设,亦甚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陈宜禧可以说梦想成真,一时风光无限,清廷聘请他为农工商部四等顾问,尊称为资政大夫,官阶由正三品晋升至正二品,陈宜禧获得了当时全国铁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1月21日,新宁铁路第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火车坐渡轮渡过潭江,1920年5月12日,新宁铁路全线通车,全长133公里,有车站46个,桥梁215座,涵洞236处,另外建有公益码头、北街码头、牛湾船坞、新宁机器厂、新宁印刷厂等一大批交通运输点和工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隆汽笛声给新会、台山这片布满稻田的农业土地带来了现代工业的气息,陈宜禧也凭借一己之力让家乡人民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新宁铁路完全建成后,76岁高龄的陈宜禧仍然雄心勃勃,他计划把新宁铁路干线北段自江门延至佛山与广三铁路衔接,南段自斗山延至赤溪半岛南端,在铜鼓湾开辟一个商港,西段从白沙至阳江达雷州半岛遥接海南岛。这一宏伟计划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并委任陈宜禧为筹建铜鼓商港的专员,全权负责建港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新宁铁路的故事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由于客运量不大,成本过高,加上地方军阀的敲诈勒索,新宁铁路多次发生了工潮运动,1927年,国民政府以“工潮迭起,管理不善”为由,武力接管了新宁铁路,陈宜禧被迫离职,返乡避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政府接管后,新宁铁路管理更加混乱,铁路运营陷入瘫痪,最后不得不将铁路权交回,但此时的陈宜禧备受打击,已经精神失常,他终日望着屋顶上自己从美国带回来铺铁路用的钢梁,呼喊“铁路建成了!”“铁路通到铜鼓和上川、下川了!通到佛山了!通到雷州了!”,并要家人抬着他出去看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5月18日,一代传奇铁路人陈宜禧满怀悲愤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出殡之日,万人送行,有挽联道:“遗恨弥深,铜鼓商埠犹未辟;伟人已逝,阳江之路待谁成?”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个大概。那么100多年后,当年那条全长133公里的铁路,如今还能觅得多少遗迹呢,五邑大地又还有哪些与新宁铁路相关的元素呢?不妨去看看。

新宁铁路北街站旧址

新宁铁路北街站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宁铁路北街站旧址,位于江门北街甘化厂职工生活区内,建于1927年,现存新宁铁路最完整的建筑,里面有关于新宁铁路的历史介绍,尤其是可以了解到新宁铁路还有哪些历史遗存。

新宁铁路陈边站旧址

新宁铁路陈边站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宁铁路陈边站旧址,位于台山大江镇陈边村,近年这里也被重新活化,里面有关于新宁铁路的介绍,有火车车厢装饰的咖啡厅。

除了这两处已经活化的车站旧址,新宁铁路遗存还包括台城加水塔、部分涵洞、桥墩、路堑等,但都不太好找,此外,台山还有一些关于新宁铁路的建筑。

陈宜禧纪念亭

陈宜禧纪念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宜禧纪念亭,始建于1920年,也正是新宁铁路全线完工,陈宜禧最风光的时候。1968年,铜像被砸,石亭被迁,1984年重铸铜像。石亭基座和四柱上分别刻有陈宜禧简介,时任国民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广东省省长杨永泰等人的题联。

陈宜禧故居

陈宜禧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宜禧故居位于台山斗山镇美塘村,陈宜禧60岁后一直为新宁铁路奔波操劳,为了公司周转将自己在美国的资产全部变卖,在掌管新宁铁路公司的二十多年中廉洁奉公,甚至为了补贴公司亏损而自掏腰包。离职后,除了故乡的祖屋外,一贫如洗,这座祖屋相对于台山诸多的洋楼来说,也是相当的简陋。

陈宜禧纪念广场

陈宜禧纪念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宜禧纪念广场,位于他的家乡斗山镇中心位置,有陈宜禧塑像、蒸汽机车,广场一侧还有一座抗日烈士苏排长的纪念碑,这个和新宁铁路无关。

1929年,陈宜禧去世,1937抗战爆发后,新宁铁路成为日军空袭对象,1938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为防日军利用铁路推进,第四路军江门办事处主任徐景唐,命令新会、台山两县政府彻底破坏新宁铁路。铁路由沿线十里之内的居民分段拆毁,车头、车厢、铁轨拆毁掩藏,路基被掘烂,枕木则作为拆铁路的居民的酬劳。1939年2月14日,新宁铁路公司正式结束并遣散员工。一个月之后,江门沦陷。铁路沿线共值三千万港元的设备、车厢、铁轨大部分遭到日军洗劫或散失于民间,1942年,国民政府收集到33782条铁轨用来修建黔桂铁路。

好在陈宜禧没有看到新宁铁路最后的结局,否则这位为中国铁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家乡的新宁铁路倾尽了毕生积蓄,耗费了后半生精力的老人会更加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