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长“天官画”,与凤阳“凤画”、灵璧“钟馗画”并称为“江北三绝”。它不仅展示了天长民间绘画艺术的奇芬异彩,也是研究天长民俗文化、风俗礼仪的“活标本”,解锁探秘天长民众社会文化心理的鲜活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官画”始于唐代,兴盛于清朝、民国时期,在清光绪年间被誉为“江北三绝”之一。它与年画、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后来出现了“财神”。民间普遍认为百官之长“天官”,能够赐福天下,赐财众生。

于是,在这种心理下,一些年画作坊中便出现了《天官赐福》等“天官画”。每到新年庙会,人们就会购置“天官画”,挂于中堂,请“财神”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长“天官画”一开始仅画一个天官人物和一个侍从,后来人物造型也开始涉及道教、佛教中的仙家、菩萨等形象,在“因果福报”、“羽化登仙”的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历史上有丰功伟绩的帝王、名人等辞世后也会出现在“天官画”中。改革开放以后,“天官画”主题多为神仙和神话人物,主题规范,人物定性,按传承画谱作画。

“天官画”秉承“一神一职”的原则,画风以工为主,画中气氛相对肃穆庄严。如《天官大帝》中,唐尧身着黄色帝王朝服,双手持笏于胸前,正襟危坐,面带微笑,从神态到造型的表现都与道观中的雕塑一样,慈祥又不失肃穆;《李老君》中太上老君左手持扇,右手置于膝盖之上平和地坐在青牛上,两旁分别侧立着手持如意和拂尘的童子,画面下方还有一小鬼笑意盈盈地在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官画在画种上为匠笔画,画材主要为白棉布和宣纸。画法上吸取工笔画技法,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内容上主要宣扬人间真、善、美,反映百姓祈盼平安、吉祥、富裕、幸福的心灵诉求。从种类上,天官画分为赐福天官、招财天官、消灾天官、太平天官、送子天官、进宝天官、镇宅天官、水上天官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内容有“天官赐福”、“天官福禧图”等。

天官画广泛应用于居家悬挂、门市开张、新居落成、生儿育女、堂会续家谱等,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官画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天长民间艺术家的精研描绘、传承创新,并在不断的演进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官画现有传承基地冶山镇高巷村、万寿镇汊河村,有代表性传承人12名,其中省级2名,市级2名,县级8名。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立成出自当地的天官画世家,祖祖辈辈以画天官画为业,在继承传统规范画谱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颜料由原来一般民用颜料改为古朴而不失韵味的国画颜料;画面质材由以前以胶矶涮浆白布,改为熟宣纸,并将原来只能平面装裱的天官画改为精装裱的立轴画,可装入盒中作为礼品,便于携带和馈赠亲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对“天官画”感兴趣,不如找个机会,来天长实地了解一下吧~

来源:天长文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沈 盼,初审:贲方舟

复审:刘永江,终审:张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