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上流传的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大学教授在讲课的时候,大概讲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案讲政治,中案看舆论。小案看关系。”

台下的学生特别的愤怒,问道什么时候看法律?

教授冷静的回到:“你们考试的时候讲法律”。

这虽然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真假也难以辨别,但从这段小故事当中也能反映出来很多现实的问题。

现在的一些事情一旦闹到了互联网上,很容易引起“惊涛骇浪”。

本来有些人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往往因为舆情和舆论,不得不在公众面前推动案情。

伴随而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舆情和舆论有的时候针对一些案情有着推动的作用,很多时候还起到了积极和正面的用,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舆论,很多时候一些人简单的当成了“洪水猛兽”来看待,这种错误是非常明显的。

我也观察到有一条新闻特别的有意思。

安徽合肥一市民反映,其在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租赁几千亩土地搞农业种植,正值麦子抢收季,巡查时发现其中几十亩小麦被人开着收割机收割偷走。

从该居民的发文和求助,以及互联网上流传的图片和视频当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细节,这些人成群结队的去收割小麦,并且还有人开着收割机

可以这样说,这群人成群结队,有预谋的去收割小麦,一切都是商量好的。

不仅恶心了别人,还给人一种恃强凌弱的直观感受,就差把“你能拿我怎么办”写在了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子弹飞》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夜晚的时候,收割机闪烁着大灯收割小麦的场景,看的很多网友唏嘘不已,有的时候愤怒是对的。

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此明目张胆的收割他人的小麦。

不仅光明正大的做了,反而还有恃无恐,这不仅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侮辱,是对法律的蔑视,是对种植户的伤害。

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团结的力量非常大。

当一群人拧成一股绳子的时候,所有的法律好像突然变得了沉默。

事情发生之后,舆论很大,舆情也很大,当地迅速做出了反应,给出了相应的通报。

从通报当中来看,事情的起因不复杂,为什么村民集体收割小麦?

是因为种植户和村民之间存在土地播种的纠纷,所以村民集体收割了小麦,现。在这件事情已经达成了和解,可以说大结局。

看起来这件事情好像落下了帷幕,已经形成了大结局,但我总觉得好戏才刚刚开始,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收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好的事情,事情的发展也不应该演变成现在这样。

法不责众四个字好像又出现到了评论区形式。

刑事责任可以和解,集体收割小麦的行为也可以淡化,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几个字明晃晃的写在了通告上。

好像所有人都没有错,有错的是那些富有正义感和愤怒的网友,有错的是那些爱管闲事的评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割小麦的行为确实发生了,最终也确实和解了,留下了在风中凌乱的网友们。

很多时候,一些舆情为什么发酵的如此快,正是因为互联网上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他们在持续不断的发声,希望能够为一些事件贡献出自己个人微薄的力量。

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事情的结局往往出乎意料,有的时候法律在有温度的同时更应该有力度,法律不应该被舆论所左右,同时法律更应该真真切切的落实到位,这才符合大家心里的愿景。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杆秤上的天平也会左右摇摆。

看完通报之后,很多网友不买账,还开始冷笑。

我个人觉得非常的能够理解,要理解网友们的愤怒,理解网友们的疑惑,

只有理解网友们的愤怒,才能够真正的明白网友们心里在想什么,才能够达成共情,大家要的是公开透明。

要的是落实到位,法律不能只喊口号,更多人的愿景是希望法律就应该是法律,不应该被一些其他事情给束缚,并且这件事情还起到不好的影响,当集体行为当法不责众,再次出现了评论区,这不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

如果单单以双方已经和解而不追究法律的责任,那么在很多时候,法律两个字就在大家的心里蒙上了灰尘,一旦信任基础被撕裂,有缺口,再想修补起来是相当的艰难。

很多时候,不是网友不买账,而是大家普遍觉。的一些事情,总是在获悉你达不到大家的要求,一味的喊口号,而不尽到务实两个字当中,也是大家不能够理解的,也是个人不能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