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券商的高净值客户们,推荐一只30万门槛的“现金理财”产品,结果会怎样?

答案是,不,知,道!

但这个事实就发生了。

在一家以“投行贵族”闻名的知名券商财富公司的货架上,近期多了一只高门槛的理财产品。

相关产品不仅投资门槛高(30万元以上),而且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5%上下(最新),同时附带了非常高的业绩报酬收取费率(几乎100%)。

这样的产品究竟为谁而设?

“迷惑”的现金宝

在一家知名券商财富平台上,正在重点推介一只名为“XX信托-XX现金宝”的理财产品

(如下图)产品关键词诸如:近7日年化收益率2.50%、日度开放申赎、中等风险、30万元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家常年推出各类高门槛、知名投顾和海外资管产品的财富管理公司“货架”上,突然出现一款低收益率的现金管理产品,确实引人瞩目。

新式宝宝类产品?

从“每日申赎”,到“现金宝”的名称,咋看,这只产品都像是一只现金管理产品。

但从投资门槛,到产品收益率,再到财富销售公司自己的支付通路看,这个产品又注定不会成为一只标准的现金管理产品。

更和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宝宝类”产品的情况拉开差距。

后者所推出的“宝宝类”产品,不仅具备流动性高、低风险(对接各家公募机构的货币基金)。

而且具备各种消费场景,投资者可享受申赎灵活,实时赎回、且可“实时”用于各种消费和资金转账支出、偿付信用卡等。

信托嵌套产品

不仅支付便利性差距较大,此“券商系”现金宝产品的内在“构造”也和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宝宝类”产品的情况拉开差距。

资事堂发现:上述现金宝本质是一个信托计划,而且产品类型为固定收益性,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这个风险等级,甚至比一些含股票的“固收+”产品都要高。

产品说明书披露:上述现金宝的投资范围是XX信托旗下的债券信托计划的份额。

这意味着本质上,这是一只嵌套结构的产品:

高净值客户把钱投给券商系财富管理平台推荐的信托产品(上层产品);

上层信托产品把钱投向其他一些固收类信托产品(底层产品);

底层固收信托产品其实又接受财富管理平台背后券商团队的“指令”(投资顾问),进行具体的投资安排。

都买了什么?

产品结构出现嵌套,那么底层产品将资金投向哪些资产?

产品说明书称:主要投资于以标准化消费金融类、银行信贷类、租赁类等资产证券化资产为主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逆回购、同业存单和货币基金等高流动性资产。

细节不可忽视,其中有资产证券化资产。

后者是将某种形式的资产进行重新打包成带息证券,并不是利率债、信用债为代表的固收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上述现金宝的季报,投向分散,且前五大重仓债券,前四只信用评级均为AAA,第五只评级这位AA+。

收费有“门道”

资事堂发现,这只现金宝有着与对冲基金一样的收费模式——投资者需要支付超额业绩报酬。

据说明书,上述现金宝有以下三项收费。

其一,信托报酬(0.15%/年)

其二,托管费(0.005%/年)

其三,底层信托浮动管理费(超过超额基准的部分,计提比例为100%)

实际上,所谓的超额基准与七日年化有所关联。

而据产品公告,自去年12月末至今,产品持有人已经收到多份公告,被告知底层产品的计提基准不断变更。

从此前的2.7%一路降低至最新的2.40%。

同期,上述现金宝的七日年化收益数字,也在一路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