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后是历经热血年代的百年建筑,眼前是地标建筑群汇成的上海滩风情。

"一江一河"交汇处的北外滩,滨江景观位常被大家冠以"世纪"二字:一镜摄入外白渡桥、上海大厦、陆家嘴"四件套"的最佳摄影点被命名为"世纪同框",上海邮政大楼仿若拉平时空的正门被唤作"世纪之门"……这里,过去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今天是上海百年风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最佳观景台,未来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作为市中心唯一可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区域,凭借地理区位、历史底蕴和滨水资源三重优势,从历史荣光中走来的北外滩,续写着上海城市发展的速度、力度与高度,成为上海"中心辐射"的新引擎、引领带动南北转型的新地标、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标杆。这里,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新旧融合、居职相融的"施工图",正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商旅融合新典范

江风惬意,小坐怡情,喝着"小时候的味道"正广和桔子汽水,啜着"记忆里的美味"光明火炬冰激凌,顺手再拍下"世纪同框"美景……在北外滩"坐看大上海"的图文风靡社交网络。这里正成为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北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挥辖区滨江一线地标性建筑、五星级酒店集聚的优势,街道提前谋划,创新推动老字号、新品牌与知名场馆、酒店"牵手",推出价格亲民、富于北外滩特色的外摆位,在"世界会客厅"前唱响国潮品牌。同时,用好用足用活辖区资源,以"初心启航""海上方舟""时代之变"为主题推出3条City Walk(都市漫步)路线,打造全域大思政课,为市民游客带来富含精神滋养的宜游宜乐体验。以"初心启航"路线为例,该路线从位于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出发,一路沿苏州河行至北外滩滨江,途经上海邮政大楼、上海大厦、外白渡桥、浦江饭店、世界会客厅,到达汇山码头旧址,即首批赴法勤工俭学出发的码头旧址。由此串联起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篇章,让人们在探寻老建筑、近观新地标的过程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沉浸式感受北外滩日新月异的巨变,从潮涌百年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奋进伟力。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北外滩滨水区域日均流量超过16万人次,商圈消费额同比增长53.7%。接下来,北外滩街道将继续整合资源,探索新模式,推动商旅文体进一步融合,为"一江一河"再添新亮点。

营商环境新标杆

上班时忽感不适,签约的"家庭医生"随即进楼问诊;午餐时想翻花样,去隔壁楼栋也能享受楼宇员工餐饮特价;嫌通勤时间长,"拎包入住"步行可达的人才公寓……在北外滩,一系列实用好用的属地"服务包"政策,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北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北外滩全面起势成势,"北外滩"已成为区域"共同的名片"。辖区现有40余栋重点优质楼宇,入驻的既有享誉全球的企业总部,也有发展迅猛的未来之星;既有米其林、黑珍珠认定的品质商业,也有流量销冠、网红餐饮。楼宇周边,人才公寓、医疗机构、学校、酒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未来还将建成地标建筑、中央绿地、社区文化中心等。资源丰沛,需求多元,如何形成政企合力,搭建高效有效实效的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是北外滩街道的工作重点。

3月底,北外滩街道在基层践行"整体政府"理念,启动商办楼宇综合服务片区实体化运行。北外滩商办楼宇综合服务团队依托街道全域网格化片区工作站,建立东、中、西片区楼宇组,通过"楼长+网格"工作模式,让楼(园)长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点,以属地"贴身服务"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助力提升商办楼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做实建强楼委会,提升楼宇自治共治"软实力"。街道指导各"楼委会"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设计服务项目和活动。如,白玉兰广场"楼委会"每月例会上,白领提出外卖取餐不便等问题。通过协商议事,"楼委会"协调楼宇业主方、物业方,在一楼大厅设置具有恒温杀菌等功能的智能外卖柜,并委托外卖平台企业维护,还添置了送餐机器人穿梭于楼宇商业体中。

另一方面,北外滩街道通过摸清企业诉求、员工需求,推出属地特色"服务包"。结合辖域楼宇多、企业多、白领多的特点,盘活资源,梳理出街道层面可为企业提供的党建服务、公益服务、生活便民服务、安全生产服务、城建管理服务、营商服务6个类别20项服务事项,形成"滨纷北外滩,惠企二十条",为企业提供导航式服务。同时,在走访中不断升级服务包内容,整合医疗、文旅、酒店、甜蜜产业、演出场所等多方资源,为辖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其中,街道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实施的"北外滩开店一件事"政策,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该政策从方便市场主体视角出发,依托"一网通办",集成店铺开业和经营过程中各部门办事手续和监管事项,实行"管理要求一次告知、街道事项一站办理、审批监管一网联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管理服务。

基层治理新品牌

在小区对面的西餐厅设立"心愿墙",群策群力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在景观大楼开出"会客厅"……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北外滩街道因地制宜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推动形成基层治理新品牌。

昆山居民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外来人口较多、沿街商户较多,而"社区的商铺,商铺的社区"成为商户与居民的共识——辖区老牌西餐厅玛格萝妮与居民区党总支合作,打造供各方畅所欲言的"昆山·玛格邻聚荟",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最佳解题思路。过去一年多,大家在讨论中,将昆山路103弄小区的废弃过道改造成充电桩停车棚,解决小区飞线充电问题;居民、商户共创昆山小区停车棚彩绘墙,还有人搬来绿植装点,睦邻友爱蔚然成风……经由一桩桩身边小事,社区中汇聚起自治共治的大力量,也不断推动"居民区治理"向"街区治理"再升级。

河滨大楼是"一江一河"沿线重要景观,也是市民游客向往的打卡处,但"顶流"热度曾让楼内的671户居民烦恼。街道党工委指导南天潼居民区党总支梳理总结了"河滨671治理经验",即坚持做到"六个兼顾"、统筹抓好"七个目标"、改造升级"一个阵地"。其中,"一个阵地"就是通过让渡大楼二楼"C位"空间,将原居委会办公室等改造为280平方米的"河滨会客厅",集合客厅、书房、展厅、自主办事等功能于一体,为住户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如今,越来越多居民成了"河滨合伙人",在会客厅内开办展览、举办活动,还自筹成立了"河滨读书会""‘潼’心阅享"等品牌活动。同时,街道积极发动底楼老商户参与社区治理,满足游客需求。如,开了30多年的新艺花行去年推出"新艺花咖啡"空间,让游客能走进大楼看一看、坐一坐、拍一拍,也成为居民下楼坐坐的时髦去处。人们在这里忆往事、聊潮玩,升腾起新时代的烟火气,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场域。

>>>链接

打响解放上海市区最激烈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从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向东鸟瞰。(虹口区档案局供图)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上海邮政大楼322会议室玻璃上,一颗弹孔无声叙述着75年前发生在北外滩的激战——1949年5月25日,解放上海市区最激烈的一战在苏州河北岸打响,昭示着上海解放进入尾声。

北外滩,领风气之先,证时代巨变。在这里,仁人志士胸怀梦想,扬帆启航;在这里,革命先辈劈波斩浪,扬帆领航;在这里,改革开放开路先锋乘风破浪,扬帆续航。

仁人志士扬帆启航

北外滩,引领有志青年"睁眼看世界"。

从靠近北外滩公平路码头的滨江最佳观景点一眼望去,江面上有一个红色浮筒——这是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出发时,"因幡丸"邮轮停泊过的七号浮筒。1919年3月17日,89名学生搭乘"因幡丸"邮轮由汇山码头出发前往法国。3月31日,"贺茂丸"邮轮再度从汇山码头起航。此后一年多,20批约1800名青年先后奔赴法国追求新知。其间,毛泽东先后四次在黄浦江畔送别赴法学子。

这些有志青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信仰,也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命运与发展。他们中,有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他们与北外滩的故事,未完待续。

革命先辈扬帆领航

北外滩,亲历革命先辈的成长与热血。

黄浦路15号311房间,至今保留着一间特别的房间——1927年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藏身之所。当时,这里是上海的西商饭店礼查饭店。1924年7月底,周恩来从巴黎回国。1925年1月,年仅27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夫妇转移至此隐蔽。之后,他乔装打扮从公平路码头登船前往武汉。西安事变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再次回到上海,下榻在北外滩天潼路422号新亚酒店(现为上海外滩郁锦香新亚酒店),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73年9月,周恩来陪同法国客人来到北外滩故地重游。

同样是在北外滩,1925年3月,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建成开业,陈云成为店员,并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家百年书店经升级改造定名为"1925书局",留下一段段红色记忆。

开路先锋扬帆续航

北外滩,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担当。

1949年5月2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苏州河以北地区的战斗。当时,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他说,解放上海就像是"在瓷器店里打老鼠",要把上海完好地交给人民。为此,解放军只用轻武器。这一壮举,取得了军事、政治"双胜利"。

回溯过往百年,风云际会的北外滩,一次次站在时代风口。早在百年前,这里就是中国众多"第一"的诞生之地,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接通第一个电话、放映第一场电影……改革开放后,199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内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挂牌。2018年,中国证券期货行业唯一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在此揭牌。

进入新时代,北外滩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与陆家嘴、外滩构成上海发展的"黄金三角",成为矗立在江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