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诉服无小事,事事关民心。威海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打造“‘威’你幸‘服’”诉讼服务品牌,持续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优化立案诉服,深耕诉源治理,深化分调裁审,全面提升诉讼服务质效和水平。即日起,我们将开设“‘威’你幸‘服’”专栏,展现威海法院诉讼服务品质,传递司法便民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机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威海高区法院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威海高区法院围绕“‘威’你幸‘服’”诉讼服务品牌,依托诉讼服务大厅扎实开展好“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引导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及时调处,为建设更高水平的诉讼服务汇聚更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提升诉调“软实力” 减轻群众诉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海高区法院与区检察院、区科创局联合会签的《关于加强农民工讨薪工作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从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业务协作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形成法院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之间联动配合的“立体化诉讼”模式,有效解决农民工讨薪诉讼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堵点问题。

建立源头化解制度。高区科创局对其受理的农民工讨薪案件做好调查取证、前期调解工作,对有和解意愿的,积极促成和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建立支持起诉制度。经科创局协调仍未能妥善解决且争议双方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涉案工程所在地在本辖区内的,提出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建议,由检察院确定的专门人员对接审查,符合支持起诉条件的,由检察官支持起诉。

建立诉前联调制度。法院畅通农民工讨薪维权绿色通道,对申请法院解决的涉农民工讨薪案件,由速裁团队法官第一时间指导人民调解员诉前调解,与检察院工作人员共同做当事人工作,对涉及面广、复杂、敏感的案件,由法院协调区检察院、区科创局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共同会商与研讨解决方案,切实增强案件处理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跑出诉源治理加速度

纠纷解决渠道畅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工头孙某承接了威海某房地产公司的施工项目,组织焦某、贾某等11名农民工进行施工作业,施工结束,孙某拖欠工资22万元。11名农民工多次找到孙某协商解决,孙某始终以发包公司对工程质量有争议拒付其工程尾款为由拖欠。在多次讨要未果后,11名农民工到威海高区法院咨询起诉。

在收到这11名农民工的诉讼材料后,立案庭迅速将该案件委派给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了解案情,安抚农民工情绪,根据威海高区法院与高区检察院、高区科创局联合会签的《关于加强农民工讨薪工作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调解员首先主动与劳动监察部门联系,确定该系列案件前期已在劳动监察部门处理,该部门已联合建设管理部门介入调解,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工程量进行评估,孙某以工程质量问题以及总发包方没有支付工程价款等理由拒绝支付劳务费。

威海高区法院组织法检部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协调会,形成诉前化解合力,根据案情形成调解方案,最终,经过反复沟通、多轮协商,被告承包方孙某、发包公司与11名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两被告各负担农民工工资11万元,一次性全部支付到位,农民工欢欢喜喜回家过年,并给法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推进诉源治理

让小纠纷止于诉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己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诉讼解决纠纷,而是要让各种纠纷解决力量积极参与、多元共治,各取所长、各尽其能,形成长效常态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威海高区法院深入贯彻“‘威’你幸‘服’”诉讼服务品牌,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在农民工讨薪纠纷中,瞅准老百姓“急难愁判”的小事,坚持小事不小办,贴近群众,贴近一线,联合政府部门及检察力量,在一场场调解中给老百姓上了一堂堂普法公开课,使老百姓能够知法、守法,并在权益受到损害时及时依法维权,达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