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东转”经济战略下,俄罗斯对于和中国做生意非常积极。能源交易是两国贸易的主要领域之一,但是被俄方寄予厚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进度始终提不上来,到目前为止,管道建设合同还没有签署,因为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一直无法解决。

日前,有消息称,中方要求按照接近俄罗斯国内大幅补贴的价格支付天然气,并且只承诺购买该管道年计划输气量,也就是500亿立方米的一部分。

看起来,中方压价似乎有点狠,但其实这一要求并不无礼,原因有两点。

第一,中方给了俄罗斯保底价,也就是承诺购买管道年输气量的一部分。

要强调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合同,一般是十几年、二十年那种长期合同,并且模式还是“照付不议”。简单来说,就是合同上写了多少的交易量,中方就会付多少钱,就算实际供气量没这么多,支付金额也是不变的。所以,这种合同是有利于卖方的,中方相当于是用钱买了个比较稳定的能源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只支付2管道一部分输气量得价格】

那么,这次中俄关于2号管道的合同,大概率也是这类型的合同。如果中方按照500亿立方米的满输气量付钱,其实是不划算的。因为即使2号管道建好了,要达到满载输气量也是需要时间的。

就像之前“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早在2019年就正式开通了,这几年来管道的输气量虽然在增加,但依旧没有达到满载的380亿立方米。所以,2号管道建成后,输气量的增长应该也是循序渐进的。

而且,中国一贯坚持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在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同时,中国也会从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和卡塔尔等中东国家购买能源,这也会影响中俄能源贸易量的增加速度。

另外,2号管道和1号管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2号管道还会过境蒙古国,虽然蒙古国现在非常支持管道建设,但毕竟是三方之间的合作,管道在正式运营期间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再加上过境费也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因此,中方只支付一部分输气量的钱,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部分付款额也可以视为给俄罗斯的保底,即使双方通过2号管道的天然气交易不够多,俄罗斯也能拿到一定的钱,而如果输气量超出了,中方也能继续补足差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访问中国】

第二,中国有着庞大的能源市场,消费潜力不俗。

要说现在中国能全部吃下俄罗斯的天然气,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天然气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发展中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城市化进程也都没有彻底完成,这就导致中国无法离开化石能源。而天然气正好能在许多领域作为煤炭等的替代品,既满足中国能源需求,也能减少碳排放,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所以,天然气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比上一年明显增长。城镇燃气、发电、化工、交通运输和工业燃料这五大行业的消费规模也都有扩大。

而且,最近几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几乎保持着每年200亿立方米的增量,预计在2040年的时候会出现天然气消费量峰值,差不多在6000-6500亿立方米,这还是算得比较保守,如果将中国煤炭消费再多一点转化为天然气,这一数字将到达8000亿立方米,而如果按照国际比例,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25%,那么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峰值将是12000亿立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

可见,中俄在天然气方面的贸易是非常有潜力的,所以,尽管中方现在只打算支付“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满载运输量的一部分,按照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潜力,之后双方在能源上的合作只会更多,俄罗斯天然气将源源不断输入中国。

只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期间,中方自然也得为自己打算,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亲兄弟之间都要明算账,更何况中俄只是正常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迟迟没签署2号管道的建设合同,也不光是因为价格。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曾透露过,中方没有松口签字,还希望双方就此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说整合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以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归根结底,中俄合作是平等的,更应该是双赢的,中方不够买2号管道的满载输气量,也是为了控制成本,不能说为了中俄友好关系,就随便往出“撒钱”。

但我们也不否认,2号管道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强中俄友好关系,两国经济纽带将更加牢固,助力地区和全球和平与稳定。所以,我们希望俄方也能仔细权衡,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