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800伏技术已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譬如在5年前,这还是豪华品牌保时捷的专利;而如今,17万左右的车,都开始搭配这个技术了。

但无奈的是,虽然800v普及很快,但超充桩的建设,却一点都不给力:放眼全国近300万个充电桩,超充桩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什么时候能普及?

对此,内行人做出了解释,并预测普及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提出超充桩建设这个事,可能比想象中难。

虽然大家会认为,建个充电桩有啥难的:无非就是接入电网的线路,在合适的地方圈块地而已。

然而,这么考虑,往往想得太简单。

因为超充桩对「即时电流」的要求非常高,比如一个350kW的超充桩,在800V的电压下,理论上需要的电流约为437.5安培(A)。

这对于电网的负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听上去或许很难理解,让我们以一个超充站为例,假设有5个桩,每个桩350kW,总共需要的功率为1750kW。

而中国的普通家庭,峰值电力需求才3-10千瓦的样子——也就是说一个超充桩的建设,大约要占用350户家庭的电力负荷。

这在很多城市的很多区域,其实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老旧小区的电网,别说增加350户的负荷了,多出10来个7kw的家充桩,变压器都不堪重负了。

虽然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譬如进行电网升级,更换更大容量的变压器,增加输电线路的承载能力,以及更新配电系统,来应对高峰负载。

但问题是,这方面的投入真的很费钱,比超充桩费钱多了。

说白了就是,为了5个超充桩,电力扩容和升级带来的投入和付出,是前者成本的几十倍都不止。

毕竟,额外的设备是一个方面,施工周期还很长,中途还会影响正常的供电。

考虑到升级工程,还需要新的环境评估和社区协调,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超充桩的建设变得非常滞后,远赶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往往又会打开一扇窗——因为电的可储存性,似乎涌现出了替代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电池既能充电也能放电,为啥不将它作为储能装置,拿来给汽车充电呢?

于是,储能一体的超充站应运而生,且开始尝试广泛应用。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在非高峰时段,从电网吸收电能并储存能量;在需求高峰,如电动汽车充电高峰时,这些储存的电能,则被快速释放到充电桩。

这有点像我们身边的共享充电宝,没人用它时,它默默的用慢充充电,不占用电网负荷;有人用它时,直接给手机快充,及时帮用户补能——简直不要太方便。

不仅如此,在大型用电设施上,还可以作为备用能源,在关键的时候,给顶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商业前景广阔,所以特斯拉今年开建储能工厂了,预计明年产品就会正式发售。

这个工厂的产品有多牛呢?对外披露的数据就是,一台设备大约可以充满65辆Model 3。

不仅如此,其功率输出高达1.5兆瓦(MW),远远超出800V技术的要求。

说白了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你的汽车只要够牛,充电桩就能给你足够的功率,且上限高得离谱。

因此,很多城市开始出台自己的超充桩计划,譬如《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确定,预计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超充站2040座,超充桩4000个。

广州也要打造“超充之城”,计划在2024年将建成1000座超级快充站。

基于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是2-3年的事情,超充桩就变低开花了。

届时,充电比加油还方便,可能就不再是一个梦想,而会真真切切的走入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就是,虽然时至如今还有很多人认为800v技术没用,超充桩的建设很慢,且遥遥无期。

但从储能充电桩的规划来看,也许事情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因为现在的充电桩,已经决定换个方式发展了,很多剩余容量还有70%的动力电池,都可以集中起来,用作储能设备。

基于这样的趋势,在诸多车企和城市的努力下,也许2-3年内,我们就能看到超充桩的普及了。

对此,如果真的等到那一天了:到底是纯电汽车好,还是增程/混动更方便呢?

大家可以谈谈你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