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了一个男生发帖,问郑州租房哪里便宜,他的预算是300元/月。

评论区不少人劝他:与其做白日梦不如回老家。

也有不少包租公、包租婆现身,开始有图有真相的发起了真诚的邀住广告。

单看图片,确实很诱人,但随着深入咨询以后发现是自建房,电1.5元/度,水费按人头收费5-10元一位(有的不收费)。

虽然电费略高,但没有物业费,四舍五入下来,房租确实可以省下来不少。

评论区盖楼的租客不在少数,纷纷在问是哪里。

不少有曾经类似经历的人,被死去的回忆疯狂攻击,大叫这不就是早前城市飞速发展被遗留下的城中村吗?

是的,没错,这就是城中村

呼声最高的几个地方,查了一下地图,刚好端午回老家会经过,便决定实地走访一番。

想看下如今的城中村是否还和当年一样,充满人生百态。

也会有很多人疑惑,现在郑州还有城中村啊?

回答同样是:是的,还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城中村分布图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郑州的城中村,大大小小至少有20多个,当然这只是我所能查阅到的。

他们有的在环外,有的在环内,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随时间堙灭,成了高楼大厦下的废墟,有的拆迁无望,迎来送往,目睹着底层人民的艰辛。

而在网上浏览这些地方的评论时,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包揽“颜色”的调侃或对往昔回忆的追溯。

但无论哪种,都是对曾经追随这块土地发展的印证,写满了人间故事和流年冷暖。

1

第一个路过的是毛庄,穿过了一条荒芜且颠簸的石子路,人开始多了起来。

摆摊卖小吃、卖水果的商贩,路边停着找工作的工人,门口的招租广告,热闹非凡,俨然是一个乡镇集市。

不远处盖起的商品房与低矮的民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一个被城市化包围着的小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铁门上挂着各种各样招租广告后,我停了下来,随机找了一个招租电话拨打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等我开口,电话里传来了一阵不耐烦的中年男声,得知我是租客时,并没有想象中的热络,而是极不耐烦,电话那头隐约传来麻将碰撞的声音,显得我倒是有些冒昧。

“单间300元/月,没有空调和电扇,水免费,电费1.5元/度,房东报完价格后,立刻掐断了电话。”

包租公的世界,可能有比租房更重要的事情。

等我打算再次拨号时,一个大妈很热络的上前,问是否租房,她家里有一排房子,大概200米长,可供挑选……

城中村的房子,几层不稀奇,几栋很阔气,200米长的房子,还没怎么听过,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房路上跟大妈聊天,大妈说他们属于毛庄,09年开始拆迁,现在房子还没下来,不过已经封顶了,拖了有一阵子了,可能这两年就会交钥匙。

现在住的地方是暂时的安置区,村里大队给分的地方,他们家分到的是一个细长条,大概有两亩多地,没法盖高楼,前些年城中村租房市场广阔,所以一大半盖成了标间,专门用来出租。

另外三分之一相对规整的土地早已租出去,租客盖了厂房。

我刚才停留的地方是他们村另一个组的房子,情况跟他们略显不同,由大队统一安置,彩钢瓦做成的棚户区,有些没有窗户,多数也没有空调,条件很差,所以租金相对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话间,涵洞稍微右转,则到了大妈200m长的房子旁。

(太长所以分开拍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划的相对工整的小房子,整整齐齐的排列着。

工作时间,所以并没有看到很多人。

大妈说,疫情前这边基本都能住满,毕竟也算是三环,位置还可以,租金比其他城中村贵些。

当年单间价格在400左右,标间价格在租到450-500元/月。

在看房的期间,我发现后排面对面的房子入住的并不多。

大妈也不藏着掖着,直言疫情后,连夜“跑路”的租客,因市场不景气陆陆续续逃离的租客,让她的一半房子闲置了。

因为招不来租,租金也降了,现在单间已经350左右可租到了,当然,价格还可以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间实拍

而住在这里的人,多是扛水泥的,工地小工,或者路边找临时工的工人,这里没有物业费,也没有水费,每月只需承担电费,可作为城市生存的最低成本,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去的时候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一个穿着橘红色睡裙的大姐已经开始准备晚饭,走的时候,饭香四溢,一个背着工具包的大哥走进了院里。

他们也许并不富有,但他们拥有着更加珍贵的东西,互相扶持和帮助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

2

第二处走进的地方则是刘湾,这里比毛庄,更能够勾起有城中村居住体验人群的回忆。

它像是一个孤岛,和城市保持着相对安全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这里后,我甚至调整了文章的标题。

刚开始文章标题为“如何在郑州找到月租300的房子”,但实际调研后发现,事情本身远比想象中的癫狂。

我不仅找到了月租300的房子,还找到了月租200、100的房子,100元/月的讲讲价甚至可以将月租谈到90元/月。

有些房屋没有空调,甚至连电扇都少有,但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安置了外来漂泊的心。

这里充斥着以前庙李、陈寨的影子,却又替代他们,成为外乡人进入郑州打拼的第一站,或是最后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相对于毛庄,更加有生活气息,分叉的道路走向的是同一个世界,拥挤的楼房,阴暗的街道,杂乱密集的天线,任何在城中村住过的人,这些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房子外租,加盖起来的独栋小楼,一户挨着一户,每层分成了几个小的房间,住着各色各样辛苦谋生的人。

白天和晚上一样昏暗的楼道里,摆放着杂物和晾洗的衣服,

前后看了几家,无一例外,抛弃了采光所打造出的居所,最大的优势便是价格,夏天到了,不朝阳的房子反而更受欢迎,因为凉快。

问及租户都是那些人群,房东则说都是住家户,见我没有理解,忙补充道:拖家带口来郑州打工的人。

打开出租房后,墙壁上贴着的身高测量码和墙壁上贴着的蔚蓝天空图,也给出了我答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曾经在此生活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间实拍

标间价格400-500左右,当我问到还有没有更便宜的房子时,房东说,只有顶楼,晒了一天了,早已晒透,像是个蒸笼,没有空调,需要自费安装,但价格便宜,100元一月,水费1人10元/月,电费每度1.5元。

我走上去后,确如房东所说的一样,热如蒸笼,但仍有租客会为低价的房租选择住进去。

一个穿着红色内裤的租客,半掩着门,坐在床边,吹着屋顶的吊扇,刷着手机上的短视频……

下楼后,道路两旁的摊位和门面房,都直截了当的打出自己的优势,比如,8元一份的烩面,可无限续面的拉面、29元即可办理的流量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些价格低廉的小店,解决了居住在此地外来居住群体的硬性需求。

这里有发达的、相对廉价的商业,各种平民化的店铺摊位随处可见,与多年前的城中村几乎无异,但唯一不太相同的则是,年轻面孔并不多见,多是略显苍老的面庞。

傍晚,倦鸟归巢,外出的工人也陆续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湾也迎来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大排档、饭馆、烧烤摊、便利店、大小会所等等店铺,成就了自成一派的烟火气。

在此期间仍有人负重进入这里,开启打拼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如今大量涌现的人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租房市场,进入城市的年轻人有了更好的过渡场所,城中村的租房市场在一轮轮旧改中也逐渐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它替代了城中村的作用,降低了城市的门槛,给了年轻人更多的参与这座城市空间的可能性,也给了年轻人拼搏的机会和底气。

城中村作为一代人的打拼回忆,也很少被人提及,但仍有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城市发展所提供的利好,打造者城市的肺腑,却蜗居在城市的背面。

但无论哪种,都是人生无限拼搏向上的姿态!

今时不少人会怀念城中村,与其说是怀念地理上的某个城中村,不如说是怀念自己赤手空拳打拼的岁月,怀念那个对年轻人友好的时代。

你有城中村租住的经历吗?你现在又在哪里?现在的生活是否如意?当年陪你共度的人是否还在身边,评论区一块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