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国民党高官家庭,却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之后又成为了八路军第一位女参谋。

她救助了成千上万的女孩子,自己的女儿却流失三十多年才得以找到。

她便是陈慕华,我国对外经济工作和妇女儿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陈慕华先后担任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及全国妇联主席。

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不遗余力,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巾帼英雄的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陈慕华为何会选择加入共产党?她的女儿是如何走失的?任职期间,她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1921年,陈慕华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她出生时正是军阀割据、国家动荡的时期。

但她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影响,原因也很简单,她的父亲曾在国民党军队担任少将高级参谋等职,叔叔陈栖霞是国民党高级军官。

陈栖霞,作为国内首批被派往欧美学习战机驾驶的飞行员,他的作战能力自然毋庸多言。

回国后,他在国民党内先后担任空军北正面司令和第三路空军司令,所指挥的上百次战斗大都以胜利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他担任空中作战总指挥,在战事吃紧的时候,甚至亲自上阵作战,一架日军的重型战斗机便被他击落。

由此可见,陈栖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蒋介石对他也十分器重,以高官厚禄供养。

按理说,陈慕华应该很享受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才对,然而,她的内心却早已另有归属。

原来,自中学开始,陈慕华便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对共产主义指导革命有了全新的认知。

除了理论知识外,现实世界的见闻,也让陈慕华对国共两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情。

当时正值1934年前后,日寇开始入侵东三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外敌来袭,蒋介石非但没有予以痛击,反倒是提出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歪理,将兵力全部投入对红军的围剿中。

因此,东北地区很快沦陷,全国各地也岌岌可危。

反观共产党,却表现出了勇敢顽强的抗争精神,这样鲜明的对比,给年少的陈慕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1938年她终于无法忍受软弱无能的国民党,毅然决然地从国统区奔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一开始,陈慕华不太适应延安的生活,好在,她很快便调整了过来。

与此同时,延安虽然不算富裕,但人人平等,无论是谁,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陈慕华不仅爱上了延安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也考入了心心念念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了一名光荣的抗大学子。

1938年6月,毕业后陈慕华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任延安工作。

然而,陈慕华本来想当参谋助手,却被安排负责妇女工作,这让她有些忿忿不平。

于是,没多久,她便做出了一件令人错愕的事情。

在延安,毛主席哪怕工作繁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和群众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陈慕华便主动给毛主席写信,一一讲述自己的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信中,她进退有据,先是表明自己对抗日革命工作的热忱,然后又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梦想。

并表示,“男同志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女同志也能做到。因此我们希望能进军事参谋训练队,学习真正的军事知识。”

一个稚气未脱的17岁少女,竟然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鞭辟入里的长信,这件事很快在延安流传开来,也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毛主席弄清事情始末后,亲自做出指示,“革命工作不分男女”。

就这样,陈慕华顺利进入抗大军事参谋培训队,后来还多次被评选为模范青年。

培训结束后不久,她便当上了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教育参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可是八路军的第一位女参谋,所以在延安地区,陈慕华的名字也逐渐传开。

当时她正值青春靓丽的年华,又有着与众不同的革命热情,所以在根据地内始终不乏追求者。

不过,陈慕华却对参谋训练班的同学钟毅一见钟情。

和陈慕华一样,钟毅也是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由于积极抗日,他还登上了日寇的通缉名册。

由于志趣相投,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1940年更是在组织见证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年10 月份,两人的第一个女儿顺利出生。

1943年11月陈慕华的二女儿降临到了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受到叔叔陈栖霞身份的影响,为了不影响革命的进展,所以,经过一番思索,陈慕华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孩子送走。

她多番打探,发现一个叫王进的纺织女工为人守信,且有抚养孩子的经验。

所以她便将孩子托付给她,准备等战事平息后再接回。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抗战胜利后革命工作又遇到重重阻碍,这一等,竟是32年。

当然,这都是后话。

随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战,1945年日军溃败,日本裕仁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抗战终于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当陈慕华以为国家将迎来和平时,国民党却多次挑衅,并最终撕毁和平协定,掀起了大规模内战。

对此,陈慕华的叔叔陈栖霞痛心疾首,这一次他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决定不再为他卖命,转而卸甲归田、荣归故里。

当然,由于多年的国军身份,他也不想和国民党彻底决裂,所以便劝陈慕华不要参加此次战争。

不过,陈慕华却态度坚定,她认为,一定要彻底歼灭国民党反动派,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

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加入解放战争之中,并在组织的安排下和丈夫钟毅一同转移到东北地区负责根据地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她相继担任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等职务,在打击封建残余势力、保障伤员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她都颇有建树。

也因此在东北一带广受好评,当地的人民群众都十分敬爱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干部。

在东北解放战争打响之后,陈慕华更是走上前线,拾起了自己参谋人员的本职,为推动全东北的解放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建国后的头十年内,陈慕华仍扎根东北从事政治宣传工作。

由于建国不久,东北地区还有少数反动派势力残存,他们一直躲在暗处伺机而动。

针对这些人,陈慕华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于可以改造的,她积极地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些顽固分子,她也同样雷厉风行,用最强硬的手腕解决了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东北宣传部门的这段经历,让毛主席对陈慕华刮目相看。

此前,毛主席只知道她是一名优秀的参谋,没想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陈慕华同样得心应手。

于是毛主席再次给她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对外经济宣传工作。

1961年开始,陈慕华正式担任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局长。

要知道,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重大阻力,尤其在西方国家的严防死守之下,要想取得经济成就,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为了圆满完成毛主席的任务,陈慕华多次出国访问,与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排除了大量障碍,在她的努力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踏上了新的台阶。

正因如此,1971年,陈慕华被提拔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1976年11月23日更是升任部长。

然而,对于她而言,这一年最幸福的时刻,却并非升职那天。

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1943年陈慕华曾将女儿托付给一位女工,从此杳无音信。

三十多年过去了,陈慕华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女儿的下落,而奇迹也在悄然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里,陈慕华听说外贸部来了一位叫王进的女同志,而且她的女儿正好32岁左右。

一听到这个消息,陈慕华心中五味杂陈,但她不想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只是令下属暗中留意。

不久后,下属表示孩子和陈慕华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就这样,陈慕华终于与女儿相认,而这天,距离两人分别时已经过去了整整32年。

当然,和女儿团聚并没有让陈慕华停下工作的脚步。

1980年她再接再厉,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陈慕华的成功经历,无疑为后来的女性做出了绝佳示范。

不过,副总理并不好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成了当时热议的焦点。

对此,陈慕华相当果决,她认为如果不能继续对外开放,就无法巩固国内的建设成果。

所以在担任副总理的这一时期,她主抓经济建设,并且继续负责对外经济合作的推进。

在她夜以继日地奋斗下,我国的贸易往来从第三国家扩展到世界各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逐步显现。

见陈慕华抓起经济来游刃有余,邓小平同志便趁热打铁,让她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同样,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女行长。

从此以后,陈慕华积极求变,逐步改进工作方式,用金融杠杆而非行政命令调节国家资源分配,也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嘱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陈慕华年满67周岁,已过退休的年龄,但国家却舍不得她离开,于是她继续坚守岗位,并兼任全国妇联主席。

当时,国家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妇女权益,尤其是农村年轻女孩上学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所以陈慕华便由此下手,制定了名震一时的“春蕾计划”。

所谓春蕾计划,顾名思义也就是针对性帮扶年轻女性的计划,陈慕华特意筹集资金,资助了大量学龄的女性。

不仅如此,她还对亲友下了指标,凡是有工作的人都要资助一个“春蕾计划”的贫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和全家人每年都至少13名延安女童,多年积累下来,因春蕾计划受益的女性,数量高达上百万之巨。

正因如此,陈慕华所领导的中国妇联享誉世界,还一度荣获联合国颁发的“莫里斯-佩特”奖。

而即便是退休后,陈慕华也没有闲着,仍然马不停蹄为劳苦大众奔波。

这一次,她募资数千万,开启了“母亲水窖”活动,该工程帮助干旱地区贫困家庭修建水窖9万余眼,小型供水工程1100多处,使90余万人受益。

从国民党高官家庭的千金小姐,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延安革命青年,再到八路军首位女参谋,新中国首位女行长,陈慕华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5月12日,这个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老人不幸因病离世,引来了举国上下的惋惜。

至今,她巾帼不让须眉的经历,仍在鼓舞着为梦想拼搏的当代女性,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必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