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2日,郭敏低头沉浸在工作中,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她叹了口气,随即又开始忙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已经是她来北京打工的第8个年头,尽管过得艰辛,但想到能让心爱的独女过上更优质的生活,这一切都值得。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嘀嘀”响起,手机上看似简单的一条消息,差点要了郭敏的命,消息是老家亲友发来的:女儿于昨晚12点去世。

郭敏崩溃大哭,一时间喘不上气晕了过去,同事们立即将她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抢救,及时将她救了回来。

这一年,郭敏已经51岁了,过世的独女刘令辉年近24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大好时候,却被路过的汽车夺去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无法接受现实,不吃不喝也不睡觉,就这样坐在床上看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发呆,一夜过去,竟白了头发。

3年之后,郭敏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来到一家私人医院,“咚”的一声跪在了医生面前,眼泪瞬间滑落。

“医生求求你,我一定要再生一个女儿,没有女儿我活不下去!”她苦苦哀求着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

医生锁紧了眉头,他很同情郭敏的遭遇,但女子超过35周岁就被认定为高龄产妇,不仅不好怀孕,生育时恐怕也会出现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未知的风险,郭敏坚持要生育孩子,如今14年过去了,她过得好吗?

56岁生育双胞胎

1954年,郭敏出生于江西,她和其他女子一样,到了适婚年龄因相亲结识了前夫,1981年,二人迎来了他们的独女刘令辉。

只可惜,女儿还未成年,郭敏和丈夫因感情不和而离婚,她独自一人拉扯着女儿,回到了娘家。

原本郭敏在老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份收入虽然够母女二人生活开销了,但一向好强的郭敏想要给女儿更好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她到北京找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几乎将每个月的全部薪资都寄给了老家,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

一个人漂泊在偌大的北京城,难免觉得寂寞无趣,恰巧这时,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任汉生,她算是在北京落下了根。

自此之后,她将女儿接到了身边,二人终于得以团聚,郭敏也找到了另一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2002年非典爆发,国内多地接连遭殃,人们每天都活在恐惧里,学校放假、工厂停工,整座城市只有医院最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人口众多,自然难逃一劫,郭敏放不下工作,只能先让女儿回江西躲一躲,等情况好一些再将女儿接过来。

没想到北京非典如此严重,从2002年到2004年,将近两年的时间情况才有所好转,郭敏安慰女儿不要着急,等完全恢复了再回北京。

在这期间内,郭敏仍旧过着披星戴月的日子,为了给女儿买套房,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她却接到了女儿过世的消息,从此她成为了“失独者”。

这是她唯一的孩子,虽然后来与任汉生再婚,但二人的感情并不融洽,再加上任汉生身边有一个儿子,二人就没再生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去世后,郭敏活下去的希望破灭了,她在无数个转辗反侧的夜里想要追随女儿而去,幸好都被丈夫及时发现。

2008年,女儿已经过世三年,郭敏却始终无法从伤痛中走出,每当看着女儿的照片,她的心都婉如刀割。

有一天,她随手拿起的一张报纸成为了她的救赎,报纸上写着“一位60岁的日本老太太,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成功怀孕产子”。

郭敏的眼睛顿时亮了,54岁的她决定冒险一试,她相信先进的医疗技术一定可以让她再生一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任汉生很是无奈,他知道自己劝不住老伴,便让亲朋好友前来劝说,结果没一人能拦住郭敏。

她迫切希望再生育一个女儿,也许是希望能代替已故的女儿,也许是希望能转移注意力,眼看着众人都拦不住,任汉生只好默认了老伴的选择。

可是当郭敏来到医院后却傻眼了,无论她怎么请求,医生都不肯答应,不得不承认,虽然全球有成功案例,但那也仅是少数。

一家医院不肯做,她就再去一家医院,但凡能实现这个梦想,她宁可跑遍全北京,乃至全国的所有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敏接连跑了十几家医院,医生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不可能”三个字回荡在她的耳边,但她始终不放弃。

直到有人介绍了一家私人医院,她这才看到希望,医生为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后,惊讶地发现,郭敏的子宫并未完全萎缩。

然而,不代表有生育能力就一定可以成功,在郭敏这个年龄,生育风险相对较高,即便是钱花出去了,也有可能失败。

果如其言,郭敏第一次尝试宣告了失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为此,她只能先回家,一边吃药一边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年之后,郭敏再次找到了医生,这次医生将3枚成功受孕的胚胎移植到她的体内,可不久之后,就有1个流产了。

她终日担惊受怕,害怕肚子里的另外两枚也出现问题,好在度过危险期后,两枚胚胎正常发育,可是丈夫又不愿意了。

毕竟两个人已经年过半百,任汉生也已经花甲之年,哪有能力照顾两个孩子的成长,只怕是一个都会费劲。

任汉生直截了当告诉妻子:“打掉一个吧,咱们养不起。”满心期待着孩子降临的郭敏哪肯答应,因为这句话二人闹起了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4月6日,郭敏的双胞胎孩子出生了,男孩叫做任嘉彬,女孩叫做任嘉怡,从此56岁的她开启了养育孩子的漫长之旅。

养育之路多磨难

孩子出生后,夫妻二人搬到了离市区较远的昌平区,租了一间小平方米的房子,一家四口屈居于内。

原本任汉生在北京有一处老宅,但是他的儿子已经年近30岁,而且还没成家,若是生活在一起,儿子恐怕更难娶媳妇了。

万般无奈,夫妻二人带着孩子离开了老宅,多亏了二人有一定的退休工资,这才能凑合拉扯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日子过得不如当初,但郭敏有了孩子后,状态显然不一样了,每天有了活力,和老伴的沟通也逐渐多了起来。

就在她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时,厄运再次找上了门,孩子们快4岁时,任汉生突发脑梗,连下地走路都艰难万分,大部分养老金都给他买了药。

任汉生的儿子见到如此状况,便将老父亲接回了老宅,算是为郭敏减轻了压力,出租屋内剩下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郭敏心中又落寞了,她看着两个孩子,算着每个月的花销和每个月的入账,一个月至少要将近3000元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她个人每月1800元的退休金显然不够,只能再接一些兼职,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工作,只有这一个办法。

凭借着出色的会计能力,她接下了不少兼职,算下来一个月能多赚2000块左右,一家三口的开销问题解决了。

老伴脑梗的这一年,恰好孩子们也该上幼儿园了,附近的一家农民工幼儿园成为了她的首选,也只有这所幼儿园的花销她能够承担起。

每天将两个孩子送到幼儿园,她便立即赶回家工作,这份工作虽然做起来轻松简单,但是需要将文件送到指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一连兼职了多家公司的工作,因此经常要四处奔波,有时一天之内要跑通州区,还要跑海淀区等多个地方,即便如此,她也没有丝毫怠慢。

当郭敏进入60岁后,她明显感觉到了吃力,接连退掉了几份兼职,收入便少了,可孩子们却正在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也多了。

即便是月租600块的房子,也压得她喘不上气,另外一边,孩子们已经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她不想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在郭敏的大女儿去世前,她已经在朝阳区为女儿买了一套楼房,想着让女儿在北京成家,自己老了也有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女儿去世后,她从来没去过新房,只要想到心头都会隐隐作痛,可是如今,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去新房住是最佳选择。

2016年,郭敏鼓足了勇气,带着双胞胎姐弟来到了新房,这里已经被划为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两个孩子住在这里能够毫不费力的上小学。

上小学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九年义务之后,高中、大学又该怎么办,郭敏愁上心头,那个时候若是自己不在了,孩子们可怎么办?

还没等想到解决办法,郭敏的生活再次雪上加霜,2017年,她患上了腔隙性脑梗,这意味着她无法再承受这么多压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她的丈夫任汉生去世,郭敏陷入困境,孩子的养育问题迫在眉睫,着急之际,她找到了媒体。

2018年,越来越多的媒体联系到郭敏,并答应给予一定的帮助,随着事情的报道,外界争论纷纷,大部分人都表示不太理解。

有人建议,将两个孩子送去福利院,这个建议让郭敏怒火烧心,更坚定了她要养育孩子的决心,她回复到:坚决不送。

还有一些人指责郭敏,说她的做法是对孩子的不负责,残酷的现实已经应证了这一点,她将无力担负起这份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指责声反而成为了郭敏的动力,让64岁的她重拾了信心,她一字一句地说道:“为了孩子,我要活到100岁!”

“我不能悲观,我悲观孩子怎么办?”面对镜头,郭敏吐露着心声:“我从小就自力更生,我让我的孩子也自力更生。”

为了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她跟着电视上和邻居学了几套动作,每天睡觉前都会坚持做,运动时的郭敏也是一天内最放松的时刻。

如今,有很多好心人帮助郭敏度过着难关,虽然两个孩子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上着补习班、穿着新衣服,但两个孩子却十分开朗听话,这让郭敏感到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新增7.6万失独家庭

回顾郭敏的一生,她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独女身上,为了独女她远赴北京打工,为了独女她选择不再生育。

眼看着就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唯一的女儿却因车祸意外丧生,想必无论是哪个父母,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惨状。

似乎能够理解郭敏在56岁冒险生子的心了,她也在采访中说过,生孩子并不是要代替女儿,而是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

当下这些年被郭敏视作“最艰苦的时间”,在她眼里,只要能将孩子们平平安安拉扯到18岁,她就能够舒一口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郭敏并不是国内仅有的50多月生育的高龄产妇,曾在2019年10月,山东省枣庄市一位67岁高龄产妇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宝宝。

在孩子出生后,67岁的产妇受到了猛烈的质疑和谴责,很少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人们纷纷认为,在那个年龄,已经没有能力养育孩子了。

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似乎能够理解高龄产妇冒着危险产子的心态了,他们无非是不舍得打掉孩子。

能够拥有孩子无疑是幸运的,而那些“失独者”才是最为心酸,尤其是没有再生育的家庭,只能守着悲伤度过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00万的失独家庭,每年将会新增7.6万的失独家庭,很难想象这些年迈的父母该如何面对。

一位名叫廖昌盛的男子,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过着平凡的日子,却在儿子17岁时,永久地失去了他。

夫妻二人不敢面对现实,他们已经老大不小,却偏偏在这个年纪失去了独生子,万般无奈之际,二人相约跳河自尽。

幸好,在他们跳入水库时,被路过的好心人救了上来,自此之后,二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冷冰冰的家里没有了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二人选择离婚,并不是他们没有了感情,而是只要看到彼此,就会想到死去的儿子。

可是离婚后,母亲的状态显然出了问题,不仅身体大不如以前,而且精神恍惚,她认为是自己造成了儿子的死亡。

心理医生看着她心中也不是滋味,她联系到了几个失独家庭,让他们结成团体,这样一来便能互相帮助、互相打气。

离婚后的廖昌盛也并不好过,他提着行李远赴外地打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离异女子,可是女子一提到婚后生孩子的问题,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说什么也不和对方联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的马启文和刘绍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家庭贫寒,一家人只能住在20平米的老宅内,但只要看到儿子马聪,夫妻俩任何怨言都没了。

成绩优异的马聪是夫妻俩的骄傲,临近高考时,儿子自信满满地说道,一定会考上重点大学。

可在高考前夕体检时,马聪被查出身体异常,夫妻俩赶紧带着儿子求医问诊,最终诊断为恶性骨肿瘤。

与病痛抵抗了3年后,马聪不幸离世,没有了儿子的存在,仅有20平米的小家也显得如此冰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马启文63岁,刘绍敏60岁,面对媒体采访时,他们哭诉道:“去养老院要征得子女同意,谁来给我签字呢?”

一句话,击溃了所有人的防线,“失独者”不仅要面对失去孩子的现实,还要面对将来老无所依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