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肿瘤医院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6月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讣告:著名医学影像学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放射科主任、博土生导师李传福教授,于 2024年5月31日上午于济南不幸逝世,享年 79岁。(讣告见文末)

6月9日,于金明院士发文《沉痛哀悼我的导师李传福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金明院士:沉痛哀悼我的导师李传福教授

5月31日,我正在哈佛大学讲学,突然接到王青师妹发来的噩耗:导师李传福教授不幸逝世!一时间悲痛交加,泪流满面,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与李老师相识、相知、相交的一幕幕涌上心头,竟不知该如何表达我的无限思念和沉痛哀悼!

李传福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影像学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放射科主任。他早在1964年就考入了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在医学领域深耕60年,功底深厚,贡献巨大,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医学影像事业;他桃李满园、学术长青,从医从教四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四十多名硕博人才;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作为第一批中国援非医疗队成员远赴塞舌尔共和国援医,受到了高度赞扬和一致尊敬。他的逝世对我国医学影像事业来说,对他的单位、同事、家人、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还记得当年考博士的时候,我有选导师的优先权。当时,我与李老师素未谋面,但对他久仰大名,他的高尚品格与学术成就使我钦佩不已,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面试是在李老师的办公室里,房间很小,不大的空间里堆满了书籍,除了书和一张书桌、一把木椅外别无他物。我向李老师打招呼,他点点头回应我,客气中带着严肃、认真,却又不乏平易近人的善意。紧接着他顺手拿出一盒英语磁带放在身边的卡式录音机里,“毫不客气”地开始对我进行英语听力考试,并不因为我已经在美国留学多年而有所宽松。最终,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更受老师的耳濡目染,学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此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直以李老师为榜样,对工作勤勉敬业,对病患严谨负责。

多年来,李老师用他高超的专业技术帮助一个又一个患者重获新生。记得2011年,某院士罹患晚期前列腺癌多发转移,我院作为肿瘤医院的领军单位,自然而然承担起诊疗的重要任务。经过我和团队的悉心诊治,症状完全缓解、肿瘤标志物降为正常,但复查时影像学发现骨髓有问题,有医生怀疑是骨髓转移,我对此结论并不认同,于是火速请来李老师会诊。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的眼睛紧盯在MRI片子上,眉头紧锁、认真阅片,最终认定为是骨髓逆转而非转移,观察即可。时至今日,这位院士仍然健康地工作在一线。同年,我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在老师面前我始终是一名虚心请教的学生。每当遇到棘手的重大疑难病例,我总是会邀请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师前来会诊,每次都会提前去门口迎接他,让他第一眼就能看到我在等候,但是老师却始终让人保密他的行踪,不愿为我造成麻烦……

在刚刚结束的告别仪式上,看到李老师和蔼慈祥的遗容,一向刚强坚毅的我,忍不住多次泪流满面,直到此时此刻,老师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脑海里:他总是背着那个旧的双肩包,包里装着电脑和英文文献,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他总是带着那个已使用多年的随身听,随时随地听英文;他总是腰杆挺地笔直,不屈的脊梁代表着齐鲁医学人的朴实正直、严谨好学。

李老师一生踏实做事、勤奋自律、一生坦荡、两袖清风、待人诚恳、宽厚豁达。恩师虽去,但他的风骨永在,他的教诲仍存,他的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博大情怀仍在激励着我不断进取,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将永远永远深深地怀念他……

李老师,请一路走好!

您的学生 于金明

2024年6月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