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教师是教育系统变革当中最大的变量,是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没有好教师一定没有好教育,这已经成为所有教育人的共识。

现在是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尤其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但现实却是老师们不愿意被公派外出学习。

公派外出学习的食宿费、往返交通费、学习资料费等所有费用全部由学校报销,按常理说,花公家的钱,来提高自己,这是老师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为何老师们不愿意参加外出公派学习呢?

老师们对于公派外出学习培训的态度消极,甚至抵触,一些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摊派的外出学习任务,导致校长不得不采取强制摊派的方式来确保培训计划的实施。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出培训学习,对老师们的自我提高作用十分有限

外出培训学习,对老师们的自我提高作用十分有限

如果老师们有时间,可以抽空整理一下自己的继续教育证书,你会发现,除了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从省级到市级,再到区县级,各种证书为数不少。有收费的,有免费的,有时间短,为期1天的;也有时间10天、20天的培训,甚至也有前后跨度一年的;有一些在学校盯着电脑就能完成的;也有需要去外地,食宿在酒店,培训后布置大量作业的。

对于老师们来说,培训类型繁杂、内容较多,在这些培训中,有一些对于老师们教育教学的提高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作用的培训占比有多大呢?或许只有一线教师自己心里有答案。

有一些所谓的培训,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或者是为了完成培训费用必须达到教育经费支出5%的目标,这一些培训,对老师们来说,作用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郁闷的是,有一些培训,一些从来没有站过讲台的专家,用一些“假、大、空”的理论来培训一线教师,让老师们听得云里雾里,到最后根本不可能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不会教书的人来培训天天站在讲台的人如何教书,这能有作用吗?

培训养活着一批人,致富了一批人,“成就”了一批人,花费了大把的教育经费。热热闹闹,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只有老师们最清楚。

外出培训结束后,还要交心得体会,学习内容报告,甚至还要做课件向全体老师传达,学校领导还要找你谈话,让你谈学习心得和培训期间获得的经验。你敢不敢和领导说“这次培训作用不大,根本不适合咱们学校?”

面对那些作用有限的培训,你如何回学校交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费用报销难!

培训费用报销难!

外出培训学习的报销流程繁琐,需要准备大量的发票和凭证。财务制度要求实报实销,这意味着老师们必须妥善保管好所有的发票,包括车票、餐票、住宿发票等。一旦遗失或损坏,就可能面临无法报销的困境。对于一些自驾前往培训的老师来说,还无法报销油费和过路费。

你去饭店吃碗面,你让老板给你开发票,很可能老板会说“你走吧,不要钱了,开不了。”你会好意思吃白食吗?

在一些地方,学校公用经费下发滞后,很可能你今年外出培训,所有费用明年也报销不了。如果你是一线老师,你会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吗?

千万别认为这是胡说,大家去评论区看一下就知道真相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难调!

课难调!

学校和其他单位不一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外出学习培训,需要自行安排调课,这也是老师们不愿意外出学习的一个原因。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学校,一线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语文、数学、英语基本上都是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如果外出学习一周,这得调整多少课,等你学习回来以后,所有调整出去的课还得自己补回来,课程调整本来就不容易,即便千辛万苦调整成功,学习返校后一周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子。

曾经有一次必须派人去省城的培训,校长找了一圈人,没人愿意去,最后不得不安排学校的电工去顶岗参加培训,反正点名的时候喊声“到”就可以了,至于这名电工能学到什么,谁在意呢?只要把培训费交了,皆大欢喜。

并非一线教师不愿意外出学习,而是培训内容大多无用,课难调,费用难报销,这才是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