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呈现出的徽州,雅俗共赏,融合了古今韵味与民间智慧,构建出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6月12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徽州四雕、文房四宝、徽州篆刻、徽州版画、徽州剪纸等10余种制作技艺、31位非遗传承人、53件非遗佳作集中亮相。

徽州丰富的物产为文房四宝等生产工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工匠们则为这些工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取出一块墨饼,放在墨墩上,用墨槌不断地翻转捶打……在安徽省黄山市,一批徽墨的“守”艺人仍守护着制墨古法,用精湛的工艺传承着古老的文化。

刚进展区,特别浓的墨味就扑鼻而来,持续而规律的锤墨声此起彼伏。

“这次展示了徽墨制作过程。”来自黄山歙县的姚仲林介绍说,徽墨从原料到成型,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有炼烟、选烟、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等十几道工序。

今年67的姚仲林是徽墨技艺的黄山市级传承人,做徽墨已经43年,如今他的儿子也传承了这项技艺。“通过这样的展会,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非遗文化。”姚仲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工艺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刀”上,他们以木、石、砖等为材料,独特的材料触发独特的灵感,从而赋予创作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徽州版画就是其中的代表。

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再通过印刷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活动现场,徽派版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薛寅向观众展示了这一制作技艺。

“我们徽派版画的特点就是以线为主,画面非常干净简洁,然后透露出来一种文人书卷气,这是我们徽派版画的一个特点。”薛寅说,目前,版画技艺中的鋀板、拱花印刷术传播到了国际,应用在绘画、设计等领域,广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流传的徽州技艺,正承载着徽州人的文化自信,也传递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目前,仅黄山市就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省级78项、市级14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

(记者 史睿雯 刘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