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沃野田畴插秧忙,秦岭原乡染新绿。

眼下,商洛市各地正抢抓农时,争分夺秒忙夏种,一棵棵秧苗,在稻田里留下一片新绿。在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农户正抢抓农时,穿着雨靴,卷起衣袖,熟练地插着秧苗。另一旁的几个农户将一车车秧苗送到水田旁,不一会儿,一排排秧苗整齐地立在田间,为水田披上了翠绿的新装,成片的秧苗迎风挺立,生机勃勃。

“我们这个地方最适合栽稻子,在稻子成熟的时候,大批游客来我们这里玩。”正在水田插秧的农户徐家珍说,“我在这插秧一天能挣100多块钱,加上土地流转分红,一年收入很可观。”

法官庙村与近邻的姚湾社区连片形成千亩水稻种植基地。过去,姚湾社区农户数量较多,土地经营碎片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大,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为解决“耕种难”问题,姚湾社区引进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建成农业科技产业园,由企业统一规范种植。企业的入驻,改变了当地过去的农耕模式。同时,基地通过引进富硒水稻优良品种,引导农户开展科学合理种植,企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统一收购,实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守住了“米袋子”,也让群众鼓起了“票夹子”。

丹山源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徐文根介绍,为提高水稻质量,公司今年引进了川谷优2516优良杂交水稻新型品种,种植面积500多亩,通过优选优种、科学管护,今年预计亩产350公斤,亩产值5000元左右。

据了解,法官镇水稻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基地占地500多亩,换茬耕种油菜和水稻,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步道和网红打卡点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几年,法官镇在发展基础农业的同时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将‘千亩种植示范基地’嵌入到秦岭原乡全域旅游环线之中,既丰富了镇域旅游业态,也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法官镇副镇长江厚玮说道。

法官庙村气候宜人、风景独特,村庄群山环绕,靳家河环绕而过,民居依山傍水,千亩莲池位于村庄中央,2017年,法官秦岭原乡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几年,随着当地乡村游不断升温,法官庙村不断探索农旅发展新路径,将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有效结合,将千亩种植基地按照“一季油菜一季水稻”的发展思路换茬耕种,在确保土地利用不断档的同时,游客可以在这里春赏油菜花、夏赏荷、秋看稻田美如画。

(张英)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