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全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政策宣贯培训会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省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家碧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内部分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专题座谈。

本次会议紧扣推动全省“名方”向“名药”转化主题,邀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的专家就人用经验及真实世界研究等新工具、新方法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今年省药监局发布的4项安徽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集中宣贯;围绕当前本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现状、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会议指出,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是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物医药全链条协同创新的重要领域。当前,中药制剂转化还面临人用经验收集缺乏标准化操作、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中药制剂研发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难度大等堵点和难点问题,亟需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重视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将遴选市场前景广阔、人用经验规范、临床定位清晰等特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重点,提升新药研发成功率。二是要利用好MAH政策红利。对于药学研究、工艺设计、临床试验等研发任务,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也可外包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研发;企业获批成为B证药品生产企业后,既可委托生产也可自行生产,提高自主权和灵活性。三是要优化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以及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应深化合作,在古籍文献精华和民间医药的挖掘与转化上重点着力,提前参与中药制剂与新药转化决策,科学设计人用经验收集标准,共同开展中药组方药味确认、适应症定位等工作,推动构建“经验方-院内制剂-中药新药”的安徽范式,协同助力全省“名方”向“名药”转化,促进我省中药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