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题:这只羊不一般:“锡林郭勒羊”背后的品牌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伟、刘懿德
  养殖、加工环节,一枚耳标,就可确保品种纯正;消费端,一个二维码,就可全程追溯产地、品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推动肉羊产业强监管、快升级,大力打造“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品牌溢价、企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几天前,浙江省杭州市市民赵晓雯通过冷链物流,收到一箱印有“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的羊肉。用手机扫描包装的二维码,产地、品种信息一目了然,“口感、味道跟在当地旅游吃到的一样”。
  赵晓雯家1900多公里之外,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的草场上,签约牧户西古日干家的一群小羊羔,正欢快觅食,很多小羊羔耳朵上戴着耳标。
  “耳标记载了产地、品种等‘身份信息’。”西古日干说,打标时,农牧部门、订单公司都会来现场实地监看,以确保品种纯正。
  锡林郭勒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品牌建设科科长宝音德力格尔说,使用该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必须提前锁定羊源,保证每只羊都是未经杂交、未经育肥、天然饲养的锡林郭勒羊,从源头严格管理。
  源头掌控好,过程也要把控好。据介绍,锡林郭勒盟建起了一套追溯防伪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对签约牧户和企业的养殖、出栏、生产环节监管严格,实现从牧场到餐桌全程追溯、全程可控。
  锡林郭勒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主任闫利军说,“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从2020年开始打造,配套一系列标准,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搭乘区域公用品牌的“顺风车”,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草之味)肉食品有限公司去年终端销售增幅超20%。公司总经理李凤敏说:“去年盟里还在杭州设立前置仓,通过冷链物流辐射南方省份,公司今年销售态势也很好。”
  “‘锡林郭勒羊’品牌越来越响亮,我们也跟着享实惠。”去年,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巴彦芒来嘎查签约牧户阿木古楞家出栏190多只羊,“订单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出一块多钱”。
  2023年,“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畜禽类品牌。今年,锡林郭勒盟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体系,最终确定对9家企业进行品牌授权。
  目前,这些企业与3800多户牧民签订羊源收购订单,计划年内收购加工锡林郭勒羊80万只以上,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品牌价值体系,带动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