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嘉宾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嘉宾合影

5月30日,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山峦墨章——现当代水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溥心畬、黄君璧、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邵大箴、周思聪、刘丹、许仁龙、蔡国强、王天德、徐累、冯斌、方向、丘挺、毛东华及孙浩共18位艺术家的作品近30件,切片式地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水墨艺术7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于洋介绍,本次展览选择不同代际、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参展,既浓缩又有针对性地展现了中国现当代水墨的发展脉络和节奏变化。从“渡海三家”对传统的改革,到吴冠中、赵无极对“中西融合”艺术理念的践行,再到王天德、蔡国强借鉴传统水墨生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这些内容大致勾勒出水墨由传统到当代演变的一条线索。此次展览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所启发。

从早年的传统到今天的创新创造,中国现当代水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实践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邵大箴看来,中国现当代水墨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到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贯穿始终,正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互融合,使现当代艺术家受到启发,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中国现当代水墨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笔墨为中心的水墨艺术

此次展览以“渡海三家”溥心畬、黄君璧、张大千的作品为起点。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的变革者,溥心畬、黄君璧继承了南宋院体画的传统,力求把南宗的柔秀疏散和北宗的刚健苍劲结合在一起,并开启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变革。

溥心畬 山水 水墨纸本 60cm×28.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心畬 山水 水墨纸本 60cm×28.3cm
黄君璧 夕归图 水墨纸本 96.5cm×62.7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君璧 夕归图 水墨纸本 96.5cm×62.7cm
张大千 克密尔之柏 设色纸本 69cm×13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千 克密尔之柏 设色纸本 69cm×138cm

张大千作为20世纪绘画的变革者,他的泼墨作品有更多的水墨成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相较于溥心畬、黄君璧,张大千对中国画进行了再度变革,他的作品既有北宗刚劲的笔法,又有南宗柔秀的气度。此外,他在充分吸收了西洋绘画技艺基础之上,极为大胆地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改良,他从敦煌艺术中汲取养分,学习唐代飘逸灵动的写意笔法以及重彩用色,把大绿、大蓝、大红这些曾经在传统书画中极少见的艳丽色彩植入山水画之中,拓展了中国画的新貌。

李可染 雨后清音图 水墨纸本 137cm×77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可染 雨后清音图 水墨纸本 137cm×77cm

李可染是倡导写生山水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通过写生的方式来感知自然山水,同时又把这种感知巧妙地融入传统笔墨之中。此外,李可染还通过写生来研究中国传统如何接续的问题,他试图借助西方现实主义革新中国画,达到“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目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说,“反观今天中国画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李可染的高度,其重要原因是忽略了对于传统笔墨的研究,不是我们的写生水平不够,而是试图通过写生来替代对传统中国画的研究,这是我们的失误。”

周思聪 秋林负薪图 水墨纸本 88cm×350cm 199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思聪 秋林负薪图 水墨纸本 88cm×350cm 1992年

李可染之后,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中,周思聪打破了水墨人物的固定模式,在继承“徐蒋体系”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了水墨人物的主题,丰富了水墨的表现形式,推进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现代转型”。周思聪的作品能够把艺术语言中的造型、线条、皴法结合在一起,并把高妙的写意线条融入人物造型的内在结构里。与此同时,周思聪还抓住了西方的造型精髓,她笔下的人物虽然有变形,但变形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人物造型的基本理解之上。

以形式为中心的水墨艺术

总的来说,笔法和笔墨仍然是艺术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但是,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艺术家面对的主题发生了变化。1992年,吴冠中发表名为《笔墨等于零》的文章,向传统中国画奉为圭臬的“笔墨”提出挑战。他在文章中指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他对笔墨的否定与消解,触及了中国传统笔墨的底线,并引发了关于水墨艺术的激烈论战。在尚辉看来,也正是吴冠中提出了艺术的形式问题,不受笔墨束缚的现代艺术让水墨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如王天德、蔡国强这样用当代艺术的观念传达中国笔墨精神的艺术,当然,这些艺术不仅停留在笔墨上。

面对当下如此多元的现代水墨语言,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王雪峰将其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笔墨为中心,其根脉是中国传统绘画。第二种类型是以形式和观念为中心,其根脉是西方当代艺术。

吴冠中 雁南飞之二 水墨设色 96cm×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雁南飞之二 水墨设色 96cm×180cm
蔡国强 蜘蛛网绘图—2003年大英博物馆250周年项目 纸本 300cm×4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国强 蜘蛛网绘图—2003年大英博物馆250周年项目 纸本 300cm×400cm

以吴冠中为例,虽然他的创作使用了毛笔和宣纸,但他的创作却不讲究笔墨,而是把现代主义的构成原理与中国的意象美学相结合,形成不受东西方文化限制的形式美感,产生了具有世界性的表现语言。赵无极的水墨艺术则借助中国书法的运势,以及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方法,将中国的写意美学表达了出来。王天德的创作虽然借助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拼贴手法,但他独创的水墨山水叠加、香烫绘画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蔡国强用烟火创作的作品虽然没有笔墨,但却有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效果。在王雪峰看来,这些创作可以说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中国表达,其形式具有唯一性。

艺术家的水墨艺术创作路径

纵观中国现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大致有两种:其一,追随传统中国画的道路,以水墨作为创作语言,在延续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方向。其二,将水墨作为一种间接的材质,从传统中国画和西方现当代艺术中汲取养分,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书写时代面貌。

方向 生命之浅 纸本水墨 245cm×12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向 生命之浅 纸本水墨 245cm×125cm

方向的创作依然坚持中国画笔墨特有的审美,他介绍道:“当然我的作品中的笔墨不是传统的笔墨语言,而是符合当下视觉需求的表达。我把现实中丰富的场景和形象加以提炼,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及情感诉求,把它们转化为个人的笔墨语言符号,这是我在当下的一个探索方向。此外,当代社会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也是我常思考的问题,通过创作把当代人的山水情怀表现出来是我这几年的创作追求。”

丘挺 云山图 纸本水墨 45cm×13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挺 云山图 纸本水墨 45cm×138cm

丘挺的作品表现的是纯粹自然山水,这种纯粹的自然山水体现了中国绘画一种内观精神,也就是中国画从来都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用内心去想象世界。他的《千壑幻雪》是宋画《晴峦萧寺图》的变体,艺术家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重新营造意境,在古今对话中致敬传统,寻找并拓展水墨的形式语言,以呈现艺术家对中国水墨的新的理解和表达。

毛冬华 冬日暖阳02 纸本水墨 98cm×9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冬华 冬日暖阳02 纸本水墨 98cm×90cm

毛冬华的作品用纯粹的中国画的没骨线条表现了现代的城市建筑在夕阳光色里的宁静感,并透露出一种文人特有的书卷气和静雅之气。她认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只是“树杈”,艺术语言才是“树干”,她的创作希望通过在材料运用、质地表达、情景营造、光的运用、形式语言、色彩修养等六个方面把没骨积墨法语言向前推进。

孙浩 天长地久 纸本水墨  180cm×14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浩 天长地久 纸本水墨 180cm×140cm

对“80后”艺术家孙浩来说,绘画是没有标准和界限的,他并不认为中国画是什么样,艺术家就应该画成什么样,因为创作是艺术家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宏观历史中去的表现。

(部分内容参考“山峦墨章——现当代水墨艺术展”研讨会的嘉宾发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4年出版45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25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