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我院中医脑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心病学等7个学科进入榜单前十名,也是东北三省学科入选最多的单位。

学术影响力评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开展的,是当前中医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评价,通过学术平台、专家团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产出等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了各医疗机构中医药相关学科(专科)学术发展现状,所有评价数据均来源于权威数据库或官方机构,真实、准确,且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核查。

今天为您介绍我院位列全国第十的中医心病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心病学学科简介

“心”火相传在继承发扬中不断迈进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中心(原心病科)始建于1988年,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任继学教授、名老中医于凯成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黄永生教授、吉林省名中医、首届全国优才邓悦教授相继为学科带头人。筚路蓝缕,附属医院心病中心历经35年建设发展,成绩斐然。业已成为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吉林省分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重点病种)研究单位,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吉林省中医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吉林省卫生厅心血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三级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邪” “伏寒” “伏痰” “伏瘀”铸就心病学科理论基石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伏邪”致病理论,一脉相承,学术带头人黄永生教授首创“先天伏寒”“瘀能化水”理论,指出“治病不知治肝,非其治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阴虚气滞”“气虚气滞”“气血两虚,肝气郁滞”“痰瘀互结”四证,创立了相应的“稳心1、2、3、4号”中药方剂,应用于冠心病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首创急性心肌梗死(非溶栓者)中医药抢救常规新方案;提出“以通为主,调整肝肾以治心”的理论;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提出“咽炎一日不除,心肌炎一日不愈”的理论,研制了“芪冬颐心口服液”填补国内空白;针对急性出血性疾病,重症梗阻性疾病、肾病、紫癜、偏头痛等疑难疾病研制出“止血散”“止呃通幽汤”联合“益胃通阻散”“紫癜胶囊”“降浊散”“割治法”等临床行之有效的方药和疗法。专科负责人邓悦教授在任继学国医大师“伏邪”学术思想指导下,提出“痰瘀伏络,蕴结成毒”创新理论以及新气血津液辨证体系。在临床中注重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对于慢性冠脉病从痰瘀伏邪论治,从“内痈”论治;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从“痰瘀伏邪,蕴结成毒”论治;在慢性心衰治疗方面,擅长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方药,尤其是合并利尿剂抵抗者,有独到经验;对于心律失常从“风火内扰心神”论治;对于高血压病,从“湿热蕴结”论治早期高血压及中青年高血压;从“虚、痰、瘀、风、火”论治难治性高血压;从“气血虚滞”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双心疾病,并善用养心汤、黄连正胆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放包容 守正创新不断提高诊疗新境界

心病中心坚持“启古纳今 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在发扬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特色的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及处理心血管病急危重症均取得显著成绩。心病中心以“先天伏寒”“痰瘀伏邪”为中医论治心病的两大理论支点,以中医特色外治法为技术支持,内外兼治;在坚持中医传统辨证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双管齐下。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打造出以胸痹心痛、心衰、眩晕为主的特色鲜明的优势诊疗病种。心病中心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伏络”核心病机,团队自拟“解毒通络方”并深入开展了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以此为基础开发冠心病心绞痛创新药物研究并获批多个院内制剂,如“冠心伏寒颗粒”“参红通络颗粒”“四秒丹蒌通络颗粒”等。以“现代诊疗技术”为能力提升要务,中心拥有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等现代诊疗技术,提升了专科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以“痰瘀伏邪病因贯穿于心血管事件链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的理论为依据,建立干预痰瘀伏邪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方案,并结合国际上公认的“心肺运动试验”评价标准,引进心脏整体康复设备,应用体外反搏、四肢联动等治疗设施,针对心衰、真心痛、PCI术后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形成了集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心系疾病中医诊疗方案,全程优质服务,降低心血管事件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解决临床中的关键问题。

功能完善 底蕴深厚打造专科发展新梯队

心病中心共有开放床位150张,设有重症心脏病监护病房(CCU)、心病一疗区、心病二疗区、心脏介入导管室、心病检查室、康复室、亚专科门诊诊室,专科诊疗设备总值近一千万元。中心年门诊量达7万余人次,住院病人数4000余人次,每年三、四级介入手术数量超过500台。中心现有首届全国名中医1名,青年岐黄学者1名,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5名,吉林省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名,教授8名,副教授6名,主治医师15名,康复医师2名,护理团队44人;其中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19人,专科形成了以国家名中医为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为学术骨干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医疗队伍,学科建设步伐更加稳健。

职能全面 区域辐射引领专科发展新形势

心病中心作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以及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护士康复师培训基地、全国心脏康复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学术年会及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学术网络,推广病种研究成果。依托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吉林省分中心的建设平台,辐射带动省内16家网络成员单位,交流学术经验及成果,推广临床新技术。近三年,共举办大规模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项目2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

同时,心病中心先后派出8名骨干医师到医联体单位珲春市中医医院、省外对口支援单位新疆阿勒泰,带去新技术新疗法,给当地医务人员讲授心血管病最新指南及研究进展,指导教学及查房,参加受援单位组织的乡村义诊等,为基层百姓提供上门服务,切实解决百姓疾苦,受到受援单位的欢迎和一致好评,为专科赢得良好的口碑,不断提高专科影响力,扩大专科辐射范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心病中心坚持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现代诊疗技术,研发院内制剂6种,开展创新药物研究10项,承担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1项,省部级课题53项,获省(部)级奖项50项,出版著作教材19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心病中心现已形成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心血管病综合诊疗中心。

名医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悦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负责人,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负责人,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及术后综合症、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综合症、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等,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疾病、高血脂、颈椎病、失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疗效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丽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人才,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第十三批突出贡献获得者。

擅长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内科疾病。对胸痛鉴别诊断及急危重症抢救用药经验丰富。同时擅长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颖

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病种负责人,吉林省名中医。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衰、失眠、高血脂、心肌病、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慌、胸闷气短、胸痛、后背痛、早搏、头晕头痛及各种内科系统疾病。

文章来源/心病中心

出品/党委宣传科

医院地址

红旗院区

0431-86178018

经开院区

妇产诊疗中心:0431-80568666

儿童诊疗中心:0431-81953838

农安分院

0431-8187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