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壳虫总科—链介壳虫科〈链蚧科〉(下)

5.背链蚧属

背链蚧属(学名:Liuaspis),链蚧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略呈卵圆形,尾端常突出为小半圆突起状或小椭圆突起状。触角很小而略呈小瘤状或小盘状突起,触角顶面生有1—2根细毛。胸气门正常发育且常靠近体缘分布。体缘分布有单列的8字腺链和与其相平行的五孔腺链。五孔腺形成气门腺路。肛环位于腹部背面末端。肛环小,无肛环孔,只具肛环刺毛2根。腹部背面末端无背管。无明显的臀瓣,也无臀瓣刺。

该属在外部形态上很似新斑链蚧属Neoasterodiaspis和斑链蚧属Asterodiaspis,但与后二属的主要区别在于肛环常位于虫体背面尾端;该属与本科其他属的区别在于肛环小而窄,无肛环孔,只具2根较退化的肛环刺毛。

②分布范围

已知目前该属仅1种,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为我国特有属种。

6.新链蚧属

新链蚧属(学名:Neoasterodiaspis)是属于链蚧科下的一个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宽卵形、卵形或几乎呈圆形,体长约0.5—1.6mm,体宽约0.45—1.25mm。触角很小而呈瘤状突起,其上生有1或2根毛。口器正常发育,喙上常生有2对毛,少见喙上无毛的。肛环十分退化,很小而狭窄,其上无肛环孔和肛环刺毛,有的种类之肛环虽有肛环毛1或2根,但此肛环毛十分纤细除高倍显微镜观察到以外,一般很难看到这小刺状的肛环刺。肛环和肛孔开口均位于虫体腹面之末端。有的种类肛环距腹部腹面末端较近,有的种类则稍向上分布而靠近生殖孔。臀瓣不明显,只是从臀瓣刺着生的位置才能判断很退化的臀瓣的存在位置,有的种类臀瓣刺着生在虫体腹部腹面的末端,在肛环下方之两侧;有的种类臀瓣刺着生在虫体腹部末端边缘。在臀瓣刺之间常见有一对毛刺。体缘8字腺链为整齐的单链,并且此8字腺中部的一侧边上突出呈角状,此突出部分与8字腺框联在一起十分硬化。虫体背面主要在背面的腹部末端,有的种类也有中央突起的8字腺分布。有的种类在虫体腹面也可见有正常的8字腺分布。五孔腺形成与体缘8字腺链相平行的五孔腺链和气门腺路。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之腹部,常形成不规则横列或横带。

(2)栗新链蚧

栗新链蚧(学名:Neoasterodiaspis castaneae)是新链蚧属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近卵形或圆形,虫体长约0.7—0.9 mm,宽约0.5—0.7 mm。触角具1根长毛。喙具2对毛。肛孔位于腹面,肛环呈圆形,无肛环毛。臀瓣略显露。臀瓣端毛长约44—52μm,臀瓣间毛长约4.5—5.2μm,外腹毛长约5.2μm。体缘有8字腺组成的单列链,此链尾端没伸达臀瓣毛的位置。8字腺通常为长约8—9μm,宽约5μm,后边的8字腺通常为长约7μm,宽约4—5μm,体缘8字腺间的距离约1个腺体长。五孔腺形成单列链,伸达至体缘8字腺列链末端位置。五孔腺在气门路间及其前端数量2或3倍于8字腺,其他五孔腺与8字腺的数量近相等。在体背面分布有较多的小8字腺和较多的小圆盘状孔。管状腺分布于体背面,其长约24μm。气门路上由20—30个五孔腺组成不规则2列链。多孔腺由20—30个腺体形成4列,前1列由5个多孔腺组成,后2列由4—7个多孔腺组成,最后1列由9—10个多孔腺组成。多孔腺最后1列有2对亚缘毛,其他列各有1对亚缘毛。喙每侧有5—10个暗框8字腺,个别可分布在口或体侧。在腹面亚缘8字腺组成单列链,此链尾端伸达多孔腺最后1列位置,其数量与体缘8字腺相等。亚缘毛1列伸达至缘8字腺列链末端。

②生活习性

寄主:板栗,栗树皮缝隙中。

③分布范围

江苏,浙江,江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瑰链蚧属

瑰链蚧属(学名:Planchonia),链蚧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的种类之虫体略呈圆形。腹部末端常狭窄而突出。虫体长约1.5—3.3 mm, 宽约1—2.5 mm。触角很小,通常为瘤状,其上着生2根长毛和1—7根短毛,且每根毛长和粗均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肛孔开口于虫体腹末端之腹面。肛环发达,肛环较宽,具发达的6根肛环刺及数量很多的肛环孔。肛筒宽阔,肛环刺常伸出肛筒之外。臀瓣刺发达。在臀瓣刺之间生有若干对小短刺毛。体缘8字腺形成较窄的带状链,带状链主要分布在头、胸和腹部一部分,在腹部末端逐渐变成单列的体缘8字腺链。在体缘8字腺带状链内侧的五孔腺也常形成带状链或单列链,在腹部末端体缘五孔腺带状链常消失。五孔腺形成较宽的胸气门腺路。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之腹部末端阴门附近,常形成不规则横列或横带。小暗框8字腺在腹面也有分布。在体缘8字腺带状链的背侧方还分布有小盘状孔,此小盘状孔常形成不规则或较规则的链状。虫体背面分布有较大的8字腺,且数量很多,此背面的较大的8字腺有时形成不规则的群状分布,或完全不规则分布。虫体背面尾端无背管。

(2)分布范围

该属已知21种,其中有7种分布在旧北区的欧洲、西伯利亚,另3种分布在东洋区。

(3)芥瑰链蚧

芥瑰链蚧(学名:Planchonia arabidis)是属于瑰链蚧属的一种动物,俗名又叫杂食盾链蚧。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近似梨形,头胸和腹部宽圆,腹部向末端逐渐变狭窄。体长约1.6—3.2 mm,体宽约1.2—2.2 mm。触角小瘤状,具二根较长的毛和5—9根短毛。喙端具2对毛。肛环发达,较宽而略呈圆形。肛环具6根发达的肛环刺。肛环孔也较多。肛环位于短而宽的肛筒之内,且肛筒之筒缘很硬化。虫体尾端中部稍有内凹陷。臀瓣虽不发达,但臀瓣刺较强劲。体缘8字腺沿体缘形成带状链,其链宽约由2—3个腺体组成。此体缘8字腺带状链分布在头、胸、腹部之大部分,在接近腹部末端时变成单列8字腺体缘链。五孔腺在体缘紧靠体缘8字腺带链形成宽带状五孔腺带链,但此五孔腺宽带链在头端,特别是两触角间常消失,在尾端体缘单列8字腺链处也消失。胸气门正常发育。胸气门腺路由五孔腺组成,并形成不规则较宽的腺路。小暗框8字腺常在亚体缘形成不规则亚体缘带。多孔腺数量较多,常集中在阴门附近分布。虫体背面分布有较大的8字腺,在背中线上常见有不规则成5—7群分布,在其他背面之体壁上,较大的8字腺则分布不规则。虫体背面还分布有数量很多的管状腺。

该种的老龄幼虫与雌性成虫在形态上差异很大。雌性老龄幼虫体缘8字腺链为单列链。与体缘8字腺链相平行的五孔腺链呈不规则状,只分布在胸气门接近体缘处,并呈段分布,其他部位基本上无体缘五孔腺链分布了。胸气门腺路由不规则单列五孔腺组成,腺路中的腺体稀疏。虫体背面较大的8字腺常在背中线之中部分布,其他部位的背面8字腺较小,且呈不规则分布。在虫体背面还偶见很小的8字腺零星分布。肛环发达,具6根肛环刺和许多肛环孔。肛筒边缘十分硬化。触角小丘状,生有4—5根短毛。喙一节,足消失,腹面之腹部无多孔腺分布,体毛很稀疏。

②生活习性

寄主:南芥草,常春藤,矢车菊,石蚕树,百里香,毛蕊花,百蕊草,剪秋罗草,柳穿鱼草,海棠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西。

国外分布: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英国,葡萄牙,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露链蚧属

露链蚧属(学名:Russellaspis),链蚧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常为宽卵形,或略呈圆形,虫体尾端有时狭窄并向后不同程度的突出,体长约1一1.8mm,体宽约0.9—1.5mm。触角小常为一小瘤状突起,其上生有长毛和短毛若干根。肛环位于虫体背面,肛环具孔和6根肛环刺毛。臀瓣刺着生在虫体末端体缘的肛筒两侧。肛筒之筒缘明显硬化。体缘8字腺链和与其平行的五孔腺链均为单列,背侧还有一列小圆盘孔。虫体腹面之腹部分布有多孔腺。虫体背面分布有大8字腺,此背面的大8字腺几乎布满整个背面、但不是明显的成群状分布。

(2)露链蚧

露链蚧(学名:Russellaspis pustulans)是链蚧科露链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通常为宽卵形,或略呈圆形。腹部末端向外突出。肛环具孔和6根肛环刺。肛简明显硬化,并且呈漏斗状。臀瓣较明显,其顶端生有较粗的臀瓣刺。体缘8字腺链是整齐的单列链,腺体间排列较紧密。与体缘8字腺链相平行分布的五孔腺链也是单列链。与体缘8字腺链和五孔腺链相平行的小圆盘孔腺链也是单列链,并在腹面和背面均有分布。分布在虫体背面的大8字腺,除尾端没有分布外,几乎布满整个背面,并且不是成群状分布。虫体背面的管状腺数量也很多。五孔腺在虫体腹面形成的气门腺路较狭窄,常为不规则的单列,有时接近体缘处腺路稍加宽而呈不规则的双列。多孔腺常有2—3个腺体分布到腹部上段靠近后胸气门处,接下来可见有较多的多孔腺分布在腹部,并常集成5—6个不规则的模列或横带。在口器喙的两侧也见有小黑框8字腺分布,但数量较少。沿体缘还有体缘毛分布。

②生活习性

寄主:无花果,桑,洋橄榄,素馨,苹果,蔷薇,枇杷,草棉,柳叶桃,葡萄,芸苔,合欢,苏木,木豆,山扁豆,长角豆,洋槐,罗望子,虾钳草,番荔枝,老鹳草等。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厦门),台湾。

国外分布:

美国,墨西哥,埃及,伊朗,巴基斯坦,非洲。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