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急诊科,大家想到的是紧张忙碌的氛围,是能够快速看到医生的安全感,华人女生Sara最近在奥克兰看了一次急诊,她形容这是“一场噩梦”。

01

“简直是一场噩梦”

事发突然,上午11:00左右,Sara(化名)起身站起来,转身去取东西的时 候,突然觉得自己的腰扭到了,感觉自己站不起来。

当时她以为自己抽筋了,应该一会就能好,但是3个多小时后,还是没好,她就先去找了熟悉的针灸师,整个过程很痛苦,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

3:30到了针灸师那里,看到她的情况,针灸师建议她去拍X光,看下是不是骨头受伤。

下午3:30的时候,她就无法行走和站立,甚至连挪动身体都很困难,痛苦无比,被家人送去了急诊New Lynn White Cros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New Lynn White Cross

到了急诊科,前台看了下她的情况后,便让她排在了最后一个。

而排在她前面的人,有小朋友和有行动能力的大人,她心里有些抱怨但是也表示理解,想着急诊中心可能有自己的排序规则。

就这样等了3个小时,她一直坐着很难受,看到急诊科有很多空床,便问是否有地方可以躺下,找了护士询问,都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20:00终于到了看诊,花了60刀看诊费,得到的结果是:我们看不了,需要转诊去奥克兰医院。

这成了“噩梦的开始”。

20:30她被送去了奥克兰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Sara被推进病房

22:00时,还没有等到医生,但是等来了一个让他有些心寒的消息:病人见到医生的等待时间,平均为8个小时。

凌晨00:30的时候,终于有了点进展,他被推到一个床位上,然后就有护士每2个小时过来,为他量血压。

3:30时,她终于被安排拍摄了X光。

在这个过程中,有护士来给她吃止痛药,但是没有登记,导致下一位护士根据她回忆药的颜色,来判断给她吃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早上8:00时,她还等待了近12个小时,还是没能见到医生。

10:00时,康复理疗师过来,告诉她经过血检和X光,排除一些影响因素之外,得到的结果是肌肉撕裂。

但是具体哪块肌肉,理疗师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点。

最后,她带着一包止痛药和一副拐杖出了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参考图

这不是Sara第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之前看急诊的经历也不是很愉快。

有次“手被玻璃渣扎了一手血,急诊等了4个小时,手上2厘米的伤口都长好了,又被医生割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是“运动受伤,看急诊等了3个多小时,最后只是给开了止痛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新西兰医疗:为啥有人夸有人骂?

这一次Sara发文分享了糟糕的就医经历,不少网友跟帖留言,分享了自己的就诊经历。

对于她的遭遇,很多人表示深有同感。

有网友说自己当年手骨折,去看了急诊,医生随便给报了下就让他回家,一周后再看医生骨头都长好了,医生给的方案是:打折了重新固定,或者就这样歪着长,让他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腿里面有了异物,准备找医生取,结果排了15个小时的队后,医生给他个鞋套就把他打发回去了,腿里面的东西也没有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说当时在皇后镇,很多人因为滑雪受伤,医院就每个人发个拐,全镇找不到当班的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网友说现在自己都学会了自己看病,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发现了自己的学医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网友支招“直接叫救护车上医院”,这样可以直接送到急诊室医生那里,快速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最近好像救护车效率也没有那么高,例如新闻里一男子心脏病发作,打了111叫救护车,电话里护士说他只是胸部感染,所以救护车2个小时后能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之前,医生没有见过这位老人,就在电话里判断了他的病情,这让老人很是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所有华人朋友都吐槽新西兰医疗,也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满意的就诊经历。

这位网友当年在农场上班时出车祸,很多陌生人过来帮忙,被急救车送到了北岸医院检查后,由护工贴心照顾。最终费用全被ACC支付,自己不光没付钱,还被询问后续是否需要人帮助做饭等,同时也报销了大部分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在直肠普查时检查出大便阳性,之后在奥克兰西区医院做了检查,前台护士都很热情,全程还有中文翻译陪同,整个手术一分钱没花。

她觉得“从态度、技术、服务来说,没什么可挑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你以为”和“医生以为”...

谈起在新西兰看急诊会遇到问题的原因,Sara现在复盘前几次就诊经验,说在新西兰公立医院就诊中,很大一个问题是:

病人和医院对于病情治疗紧急性的判断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美国的网友也提到“在国外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都不会当场挂了,所以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急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算紧急呢?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用的都是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 急诊分诊系统,用于评估和分类急诊患者的紧急程度。

该系统将患者根据他们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需要的治疗时间分为五个等级,以确保最严重的病例优先得到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 ATS 的具体分类:

第一级 (ATS 1) - 立即 (Immediate)

病情描述: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治疗。

治疗时间:立即(0分钟)。

例子:心脏骤停、重度创伤、严重呼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级 (ATS 2) - 非常紧急 (Emergency)

病情描述:存在严重的疾病或受伤风险,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评估和治疗。

治疗时间:10分钟以内。

例子:严重的胸痛、重度哮喘发作、中风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级 (ATS 3) - 紧急 (Urgent)

病情描述:可能有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需要快速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时间:30分钟以内。

例子:中度呼吸困难、中度腹痛、严重的感染症状。

第四级 (ATS 4) - 半紧急 (Semi-Urgent)

病情描述:病情较轻,但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或持续不适。

治疗时间:60分钟以内。

例子:轻度至中度疼痛、轻微的创伤或烧伤。

第五级 (ATS 5) - 非紧急 (Non-Urgent)

病情描述:病情相对轻微,可以安全地等待较长时间,不会因等待而导致病情恶化。

治疗时间:120分钟以内。

例子:轻度感冒、慢性病情管理、轻微的割伤或擦伤。

大家下次再去就诊,可以看下这个表格,看自己属于哪一级。

但是事情说回来,因为当前新西兰医疗资源紧张,可能即使满足条件,也会遇到就诊延误等情况。

现在Sara的情况有所恢复,可以拄拐慢慢挪动,她也订好了回国的机票,准备回国拍CT,进行下一步诊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祝福大家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