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寒窗共读,薄衾共眠,六十年交往几多旧事如流水;大厦同建,世情同知,十数次长晤说尽天下隐中情。”

这是一幅后人书撰的长联,它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密友几十年的交往和友谊,至于这位密友的身份曾引起了诸多的猜测。

1986年,长达多年的谜团才得以解开,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在出版《毛泽东诗词选》的时候,在毛泽东所做的《答友人》一诗中做了注解:友人即周世钊。

1949年,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江南的各大城市先后获得了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完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和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带领30多名将领,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的起义之中。

在两人的努力之下,湖南各界纷纷响应,举行起义,保证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入长沙,长沙和平解放之后,当时还尚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的周世钊,也参加了举办的庆祝大会。

周世钊看着面前的一切,激动万分,他迫不及待地跑到邮政局给自己同班的好友毛泽东发来了贺电。

毛泽东收到贺电也十分高兴,当即提笔给周世钊写了回信,此后两人曾有过频繁交集,毛泽东也十分惦念这位好友。

1950年9月,毛泽东请他的亲戚张森洪返乡省亲之际,托她给周世钊和王季范捎信,要两人前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共同革命,成立新民学会

说起周世钊与毛泽东,两人相识是在湖南第一师范,两人同为一师的学生,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国家处于极端危难之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毛泽东和周世钊两人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每天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认真阅读每天的报纸,思考救国救民的方法。

一天,毛泽东与周世钊两人聊天,毛泽东对周世钊谈了自己对于当前时局的看法,他认为目前要救国,就必须先联合广大爱国志士,团结起来。

后来,毛泽东就这个问题又与周世钊等人商量,决定先以一师思想进步的同学为基础,成立一个组织,取名“新民学会”。

众人在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随后,大家开始纷纷为这个组织出力,毛泽东和周世钊成为了新民学会的第一批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新民学会的创建十分顺利,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加入进来。

从湖南一师毕业之后,毛泽东先是留居在湖南大学半学斋,开展新民学会会务,筹划组织会员参加勤工俭学。周世钊则是在毕业之后,选择了去长沙修业小学当了国文教师。

尽管两人不在一起,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感情,两人还是会像从前一样一起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1920年秋,毛泽东到湖南一师附小担任主事,周世钊应毛泽东邀请,前往一师附小兼任高小的历史老师,他们经常会在一起切磋教学技术,顺便商谈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毛泽东在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前去武昌。

临行之前,毛泽东特意约周世钊到长沙住处望麓园长谈,两人在这次谈话中谈了很多,毛泽东向周世钊分析了国内革命的严峻形势,要他和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坚持革命斗争,在最艰难的时候,亦不能放弃,一定要顶住。

并说,我们这一别有可能要很久以后才能见面,希望大家各自保重,周世钊听着毛泽东的叙述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在分来的时候,周世钊为了让毛泽东放心,特意对他说道:

“润之,请放心,在任何艰险的情况下,我都能顶得住。”

虽然两人已经做足了长时间不见面的准备,但是让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一别,两人竟整整等了23年,才再次见面。

毛泽东离开周世钊之后,在湖南率领众人进行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又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来又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辛万苦,终于胜利到达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49年,带领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选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在毛泽东离开之后,周世钊则是在南京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长沙明德中学、第一师范周南女中教国文课,一直在长沙过着“吃粉笔灰”的生活。在此期间,毛泽东与周世钊一直保持着信函来往,直到1950年周世钊接到张森洪转告的毛泽东邀请他上北京,两人才终于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