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接见徐州地委书记时,忽然问他:“四”下面加个“南”是什么字?地委书记思索后的回答,让毛主席听完很满意地笑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经常坐着火车前往全国各地视察,询问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关心百姓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几个城市,毛主席更是多次来访,给许多当地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来视察,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其不意”。尤其是在工作汇报上,毛主席明确指示过这点。

“谁要念稿子的话,我就打瞌睡以示抗议。”

这句话幽默地表达了毛主席的态度,同时也看出来背后的深意。

其实,毛主席是希望各地干部能够亲自下基层了解情况,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看现成的稿子。

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够开展好工作,才能够证明心中装着群众,而不是在视察的时候摆样子。

徐州的时候,毛主席就曾经用一个问题看出了当地干部的工作态度。

毛主席多次来到徐州视察,有时候路过也会停下来和干部们开会,因此徐州的干部们常常是被“突击检查”。

有次毛主席连日工作,决定来到当地视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徐州的干部书记临时接到消息,在毛主席的火车上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

“这次半夜叫你们过来,影响大家休息了。我就是跟你们聊聊工作感受,看看大家的见解。”

毛主席的态度亲切和蔼,车厢中的氛围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他让大家不要紧张,坐下来随意聊聊看法。

坐下之后,毛主席看向对面的一个面生干部。

“你是哪里的人啊?”

作为徐州地委书记的胡宏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听到毛主席询问自己,他的心中激动不已,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主席,我是川渝人,很早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时候还在陕北待过哩。”

胡宏本来有些紧张的心情就在毛主席的几句话中一下子消散了。

之后毛主席又询问了不少有关徐州历史的问题,胡宏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对这些早就熟记于心。

他不怎么思考就一一进行了作答,可见对这些问题了解颇多,得到了毛主席赞许和欣赏的眼神。

徐州因为地势缘故,极其容易受到洪涝水灾的影响,毛主席十分关心这个情况,指示当地干部要做好水利工作,让百姓们不再受到洪涝灾害困扰。

忽然,毛主席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四’底下一个‘南’是什么字吗?”

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中,谁也说不上来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只有胡宏若有所思,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胡宏在基层工作的时候从老百姓那里学到过这个字,它写作“罱”,和“揽”字同音,是一种农民用来捕鱼的工具。

听到他的回答,毛主席心中对这个干部更加刮目相看。

在和胡宏的交谈中,毛主席发现这个地委书记是一个细心认真的好干部,他是真的在为群众考虑,有着在基层体验生活的经验。

后来毛主席再次来访的时候还记得这个小小的地委书记,他关切地询问为什么没有见到胡宏,而当时的胡宏已经被调到别处去工作了。

尽管身在不同的职位,但是有一点始终相同,那就是他坚持走着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事必躬亲。

其实胡宏只是中国无数好干部的一个缩影,做干部只有像胡宏这样负得起责,吃得起苦,人民的生活才能够越来越好。

资料来源:富平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