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节前夕,在长津湖战役中英勇奋战的荣耀军人朱彦夫,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离开家乡参军时的身体健康,四肢健全,这一次回来的朱彦夫在战役中被炸掉了双手双腿,他的左眼也在战役中被弹片炸飞。19岁穿戴着假肢的他,在乡亲们的眼中,熟悉又陌生。

当朱彦夫眼含热泪,对着母亲说出那句:“娘,我回来啦!”的时候,老母亲仿佛没有感动,更没有问他战争如何让他的身体残破,而是说出了一句让他心寒的话:“娘活不了几年了,照顾不了你,你回荣军院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血战长津湖

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带着解放全国老百姓的理想,选择从军。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家中母亲的同意,但朱彦夫认为,老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便需要有人为了他们打下一片江山!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上百次战役让他的背部和头部,都留有弹片。哪怕多次受伤,他也从未放弃继续参与解放战争。特别是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一人炸毁3座碉堡,作战能力堪称凶悍。

1950年冬,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志愿军士兵朱彦夫所在部队,拿下了250高地。此时上方对他所在部队下达的命令是:死守250高地,坚决将敌人的反扑打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朱彦夫所处的战场,到处都是白皑皑的大雪,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让许多志愿军将士出现了严重冻伤的情况。

朱彦夫的部队,自从接到了坚守250高地的任务之后,便用血肉之躯,阻挡敌军反攻。

朱彦夫和战友们悍不畏死,和美军激战了三天三夜,但是严寒和敌人的炮弹,还是夺取了他战友的生命。高地上,仅剩朱彦夫一人活着。眼看敌军再一次冲了上来,他早已杀红了眼,端起机枪疯狂扫射。

然而敌军的一枚炮弹,正落在朱彦夫的身边,将他炸飞了出去,白皑皑的雪地,被朱彦夫的热血染得鲜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这么昏迷了过去,四肢被严寒的雪地冻得失去知觉。然而强大的求生欲望,让他在雪地中苏醒了一段时间。他艰难地抬起了仿佛已经感受不到的手臂,脸上仿佛有一个肉球一样的东西。

为了生存,饥饿的他选择将这团肉球塞到嘴中咽了下去。之后他才意识到这团肉球,正是朱彦夫在炮弹爆炸后,被炸飞出去的左眼球。

在天寒地冻中,他逐渐失去了直觉,看着周围已经牺牲的战友,他猜到自己也要追随他们而去了。

再次睁开眼睛时,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发现他醒来后护士马上跑出去呼叫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四肢全被冻掉,左眼被炸飞

原来当时他被炸飞后,兄弟部队及时赶到,当他们看见满身是血的朱彦夫时,立马组织人手,将重伤的朱彦夫带到了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因为在严寒的雪地中待的时间太久,他的四肢被炮弹和严寒的摧残后只能截肢。

当他醒来时,已经是93天之后,他看着镜子的自己,没有手,没有腿,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仅有0.3。镜子中的自己是模糊的,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重度残疾已经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他只有18岁,接受不了自己成为残疾人的事实,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痛骂着敌人,发誓要向敌人讨回自己的双手双脚。

哭过之后他想到了自杀,看着医护人员走出了病房,他想着爬上床边的高柜,从柜子上摔下,一了百了。

在朱彦夫心中,自己活着,那就是浪费国家医疗资源,会拖累家人,更会延续自身的精神痛苦。死了,对于当时的他而言,也许就是解脱。

他忍受着疼痛“手脚”并用爬向窗台,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爬上旁边的柜子,反倒在过程中摔了下来。医护人员听到动静立马冲了进来。

护士们赶忙安抚朱彦夫的情绪,她们虽然无法切身理会朱彦夫内心的痛苦,但也明白,任何一个人面对自己如此残破的躯体,最初内心都无法接受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好这时来看望他的领导看到他的举动,并未安慰,反倒是怒斥。

“朱彦夫!你知不知道你的命,是我们做了47次手术,才从鬼门关给拉回来的!多少同志为你输血,就是想让你活下去。你现在到底有什么资格自杀,你自杀了,对得起大家的付出,对得起国家和家人吗?”

这一顿怒斥,终于让朱彦夫冷静了下来。是啊,这么多人救了我的命,如今的我虽然残废,但也应该想方设法回报国家。

之后的几天,朱彦夫一直都处于沉思状态。他想着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回报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接受医生们的建议,先从成为一名“正常人”开始,锻炼基础的生活技能。戴上假肢行走,用没有手掌的胳膊夹着毛巾给自己洗脸,努力靠自己照顾自己。

1952年,按照组织的安排,他被调到了荣军院生活。在这里很多伤残的老兵,看着如此年轻的战士到来,内心都为他感到可惜,对敌人的憎恶又多了一分。

朱彦夫在荣军院的生活,都是有专人进行照顾的。朱彦夫在这里不愁吃喝,日子也能过得滋润,可是他并不满足。

他想要回到家乡发展,就算身子残缺,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荣军院占用资源,他要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25年的村书记

1954年,朱彦夫回到了家乡,然而村里人对他的出现感到很诧异,仔细询问才知道,前几年村里人都以为他牺牲在朝鲜了,甚至母亲还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

朱彦夫心情变得沉重,看着家门口那张“烈士家属光荣证”,他明白母亲这些年承受了多少悲痛。

母亲看他站在门口,沧桑的面容马上显现出惊喜之色,然而在看到他光秃秃的胳膊时,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眼眶里盈满了眼泪。

朱彦夫扔下手里的行李,像母亲奔去,母子两紧紧抱在一起。等两人心情平复一些后,朱彦夫向母亲展示了戴着假肢的双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儿子失去了四肢,母亲的眼泪马上就奔涌而出,抱着朱彦夫说:“儿啊,苦了你了!”

朱彦夫也紧紧抱着母亲,安慰她都已经过去了。就在朱彦夫还在想着如何安慰母亲时,母亲却放开了他,说:“你还是回荣军院去吧,娘老了,养不活你。”

朱彦夫心里咯噔一下,明白母亲时害怕照顾不好他,也明白家里这些年的难处。为了让母亲安心,他假意回到荣军院,实际上找到一处小屋子住了下来。

朱彦夫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就算是身体残缺,也要活出人生的意义,他将目标放在了发展家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为自己准备了十几斤地瓜干和一同井水,在小屋里练习生活技能,用残缺的手臂切菜,做饭,练习如何利用假肢走路更顺畅。

然而地瓜干没什么营养,支撑了几天后他倒在地上,再没有人发现就可能就此丧命了。

好在当时的沂源县民政局局长武宪德听闻朱彦夫回家了,想着来拜访一下英雄,到他家后却被告知他已经回到荣军院了。

武宪德感觉奇怪,若是回荣军院,必定是要到县里去报备的,可是自己并没有受到报备。他马上将此事告诉朱彦夫母亲和邻居,终于在小屋里发现了倒地的朱彦夫,并将他送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照顾朱彦夫的护士,正巧就是武宪德的侄女陈泳希,听闻了朱彦夫的英雄事迹后,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的感情刚开始并不受到祝福,虽然朱彦夫是英雄,但作为结婚对象是不理想的,陈泳希注定要承受更多。

但陈泳希并没有退缩,反而是更坚定了照顾朱彦夫的想法。在未来的55年时间里,妻子陈希泳不辞辛苦,陪伴照顾着朱彦夫。

事实证明,陈泳希的眼光没错,朱彦夫虽然四肢残缺,但他志向远大,致力于为家乡人民谋福祉。

他为村子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扫盲,自掏腰包办了一所夜校请老师他自己也学习提升。他的抚恤金,都拿来购买学习用品,让更多村民受到了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村民的支持下,朱彦夫成为村书记。

发现村子的百姓吃不饱饭,那就拖着残疾的身躯,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历经六年的时间,他和村民一锄头一铁锹开垦出了200亩的耕地。

发现农田缺水,号召大伙儿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农田。

为了解决村子的通电问题,他和妻子在上海和南京等地不断奔走,找到相关部门将村子通电的项目提上日程。

在当村书记的25年时间里,他为家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2年,劳累了大半辈子的他才真正进入到了退休的状态,终于能够和家人享受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在南京军委迟浩田的启发下,他萌生了将自己经历写下来的想法。但他没有手怎么写呢?子女提议由他口述,让人代笔。

可是他觉得,只有自己写出来的才是有诚意的,于是他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开始练习用嘴咬着笔写字。

耗时6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浩荡回肠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本书一经发布就引起关注,让人们看到了战争中的英勇先烈。

有了第一本书的经验,他的第二本书《男儿无悔》仅用了两年时间,向人们展示了超人的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2010年2月,妻子的离世,让朱彦夫内心痛苦不已,一贯坚强的他,在那一段时间,时常痛哭。在他和妻子陈希泳在一起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从未吝啬过对妻子的赞美。

“我做的所有事情,获得的所有成绩成就,有90%,都属于我的妻子。如果没有她,就没有如今的我,没有现在的朱彦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朱彦夫,成为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一生实在太过传奇,也被成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时至今日,朱彦夫已经91岁高龄,他的一生,是为后代创造和平的一生,是为家乡奉献心血,铸就发展的一生。

也就是因为有无数朱彦夫这样无私奉献的英雄,才有了如今华夏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