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向学院专家组考察浙贝母种植成果。

前不久,淳安县溪口村的村民一大早就聚到田间,欢迎一位专家的赴约——来自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万向学院”)的陈加红副教授,挨个检查完村民们手中刚采收的浙贝母,他欣喜地说:“我来之前跟你们一样忐忑,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可以等丰收了!”

为什么高校教授会到这里赴约?据村支书万元建介绍,溪口村有100多亩水库沿边土地和30亩村集体土地,此前种植的产物收益不高。2022年9月,村子正式成为万向学院的“联乡结村”帮扶对象,万向学院院长牟惠康带队实地调研,迅速敲定帮扶方案,通过以特优农产品推广助力农业增收、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以密集培训助力农业人才培养、以拓宽产销渠道助力村民增收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溪口村高质量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上半年,万向学院在溪口村开展“优质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在30亩村集体土地上示范种植优质甜玉米与中药材刘寄奴(一种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破血通经、消积、止血消肿等作用),总收入超过10万元。下半年,为响应临岐镇政府推广实施浙贝母水旱轮作药材基地建设的号召,探索粮药轮作、粮油轮作、粮蔬套种等致富新模式,万向学院组织康养旅游系绿色食品领域的陈加红、胡琼等六位专家,通过土壤检测、技术培训、实地讲解等措施展开全程服务,帮助村民克服首次种植浙贝母的诸多问题。

村妇女主任方荷英说:“一开始镇里让改种浙贝母,大家都不懂,心里没有底。多亏万向学院的教授像‘及时雨’一样来了,第一次在我们村培训的时候,镇里其他村的种植大户都跑过来学习。大家问了很多问题,当时就建起微信群。教授们从头开始手把手教学,随时在群里回复问题,提出建议,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帮助。”

浙贝母是“浙八味”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祛痰解毒的功效,但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种植过程恰逢近半年气候异常多变,专家组多次深入溪口村种植示范基地,带领村民“连过五关”——

面对浙贝母种植前底肥不足、种植后覆土过薄问题,专家组提供了补施1-2厘米肥土的建议,还明确了补施肥土的具体时间和方法;浙贝母栽种后气温高、出苗快,增加冻害受损可能,面对冬季寒流,专家组提前制定防寒措施,有效避免寒流对幼苗的冻伤损害;连日阴雨,易诱发多种病害,专家建议通过追肥类型和方法调整、加强田间巡视、及时清除病株等措施精准预防;浙贝母生长期间忌积水,面对“回南天”多雨天气,专家组多次在群内提醒做足排水防涝准备,并对升温后中耕除草做出提前部署;4月气温异常偏高可能提早产生现蕾的影响,专家建议追施氮肥以延缓现蕾。

终于到了浙贝母的采挖、留种的日子,专家组如约而至,与村民一同分享这来之不易的丰收。万元建看着专家们既开心又感激,他说:“今年村里15亩地已经收获13400余斤鲜贝,销售18.89万元。与去年同期种的甜玉米相比,每亩产值增加8600元。同时梅口村、新华村、里口村、夏中村4村合计种50亩,采收45000斤,销售63.45万元。”一个个数字都是村民实打实增收的标记,也是“联乡结村”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