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12日报道,2023年12月1日开始,中国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的公民施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些国家普通护照的持有者因商务、旅游、探亲访友或过境中国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咨询机构“中国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这一免签政策已经初步显现出对于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这家欧洲研究机构分析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入境人数已经显著恢复。

2024年1月到3月,有近1310万人次外籍人员进入和离开中国。这一数字与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已经增加了三倍有余——那时候中国刚刚调整防疫政策,恢复正常出入境管理措施。而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外籍人员出入境人次显著恢复。

2023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对部分国家实行免签政策时表示,该举措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首批“入选”享受免签待遇的欧洲国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同时也是在欧盟当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今年3月,中国又将另外六个欧洲国家纳入免签范围,包括瑞士、爱尔兰、匈牙利、比利时和卢森堡。

这一免签待遇没有次数限制。也就是说,在中国境内逗留15天之后,如果短暂离境之后再重新入境,就又能够再免签停留15天。

今年5月,中方表示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除了实行免签之外,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外国人解决在华使用移动支付的问题。由于手机支付在中国非常普及,使用现金在不少情况下已经行不通,因此对于赴华旅游的外国人来说,移动支付在之前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现在微信支付已经可以绑定外国的信用卡。

“中国研究中心”的分析研究指出,免签政策对旅游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该研究分析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通过上海口岸入境的外国人当中,有23%是来自享受免签待遇的国家。此前,中国还引入了针对数十个国家公民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中国过境中转的旅客可以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地区停留最多七天。如果把过境旅客也算进去,那么在上海免签证入境的外国人则占到了78%以上。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免签政策对于旅游业的促进效果是否能在第二季度持续下去,仍需进一步观察。由于暑期即将到来,第二季度的外国人出入境数量继续增长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