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治理,我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安全隐患大,如何禁止这一危险行为?临河不少小区有“神器”。

“根据公安部要求,电动自行车严禁进入楼道和电梯,谢谢配合……”6月12日,记者在临河新城康都小区三期看到,一旦有人尝试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具有AI智能识别功能的“电子眼”就会立刻发出警报,并阻止电梯门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海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新城康都项目负责人冯来钱向记者介绍,这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车摄像头设备,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采用了高性能的图像传感器,当摄像头检测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通过后台控制电梯按键,阻止电梯关门和运行。直至电动车退出电梯后,警报解除,电梯方能恢复运行。现场影像还会直接传送到物业的数字监控室,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我们新城康都三期6栋楼17部电梯已全部安装了该设备,有效控制了业主推电动自行车上楼的行为。”冯来钱说,为了解决业主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公司在小区内装了140个充电端口,能够基本满足充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针对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问题,我们安排保安加强巡逻、宣传、劝阻,主动将楼道内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推至停车点,但收效不大。为了保障业主财产及人身安全,今年5月起,我们给11栋楼42部电梯全部安装了智能阻车摄像头,在安装前进行了宣传告知,得到了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临河清宜林海岸二期物业经理李珊说,为方便业主充电,他们共安装了7处充电桩,共400多个充电端口。

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得到遏制,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家住清宜林海岸二期的刘女士对电梯里的“安全卫士”很是满意,她说:“之前我一直担心电动自行车上楼存在安全隐患,现在电梯里安装了阻车器,安全有了保障。”

6月13日,记者从临河区供热供气物业服务中心物业办了解到,今年5月开始,他们严格要求临河区117家开展物业服务的企业将电动车安全隐患整治作为日常工作,要求物业企业不定期巡查在疏散通道、楼梯间违规停放的行为,特别是对于电动车乘坐电梯入户的情况,积极引导物业企业加装电梯识别阻车系统,通过技术手段阻止电动车乘梯入户。目前,临河共有清宜林海岸、馨禾佳苑、日月星苑、兴盛国际二期等17个住宅小区210部电梯安装了该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河区消防救援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张鹏介绍,电动自行车进电梯极易导致电梯故障,电梯内电瓶爆燃容易致伤致死;电动车上楼充电极易造成短路,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电梯安装阻车摄像头设备是技防手段,还需要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私自将电动自行车放置在消防通道、楼梯间,属于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行为,根据《消防法》第六十条规定,违法行为人面临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在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如上述违法行为发生于高层民用建筑内,则适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教育和检查力度,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张鹏说。

<<<这份电动车安全提示请查收→

电动车火灾危险

用四个字来形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的话,那就是:快、热、毒、炸。所谓“快”指的是燃烧速度很快;“热”是指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高;“毒”是容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指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在燃烧、遇热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燃烧后危险性成倍增加,因电动自行车车身、围挡、坐垫普遍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起火后90秒温度可达200摄氏度,120秒后电动车开始爆炸,浓烟将会笼罩整个楼道,会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并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就会致人中毒窒息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楼道内的电动车起火还有可能引燃堆放的杂物或是电表箱等,实际火焰的温度和烟气浓度要比实验高得多。电动车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导致人产生恶心、昏睡、神志不清等情况,如果此时人从楼道里疏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措施

对于电动车车主来说

安全使用电动车

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电动车在8-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车电瓶带到家中充电,严禁电动车“上楼入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应当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处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在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不要私自加装音响、照明等设备,不要增加电瓶容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