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之夜,绚烂出彩

夜晚的广州科学城

矗立的楼宇身披点点星光

亮起的华灯照亮行人匆匆的脚步

夜的灯火阑珊

展现出了城市的繁华与梦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创+行政”双中心叠加优势

从1998年开始起步建设的广州科学城,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已成为广州创新活力最为强劲的区域

广州科学城历经五次扩容,规划范围由最初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约145平方公里,扩容近7倍,占黄埔全区面积的1/3。如今的科学城,有生态、有产业、有生活,有山有水,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独特城市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产业贡献、增长动力、高端要素聚集等维度上,广州科学城一直是广州众多新城中的佼佼者;在最新的《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中,广州科学城被定位为东部中心的战略支撑。

20多年来,广州科学城吸纳了超15万家企业落户,集聚了黄埔区78%的上市公司、60%以上的科技公司,以及高达90%的世界500强企业;全市超1/3的科研机构坐落于此,引领了广州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起了区域经济的底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

科创实力雄厚,发展势头迅猛,广州科学城吸引着更多创新资源集聚于此。赛迪《科技城百强榜(2023)》显示,广州科学城的综合实力,在全国科技城的排名中全国第二。作为广州乃至全国的科创高地之一,广州科学城有哪些科创“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活力澎湃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持续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1/2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强度超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广州高新区主体园区之一的广州科学城,集聚了京信通信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吸引了全市超过1/4的高层次人才和1/3的科研机构,拥有专利授权数跃至全市第一名,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创新主体活跃

广州正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创新示范区,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8家。

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从中孵化出洁特生物、禾信仪器、迈普医学、方邦电子等一大批优秀企业。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陆续进驻科学城,这里成了广州增长动力最强、高端要素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发展强劲

广州科学城的产业发展定位为“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和“中国智造品牌中心”。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再到生物医药,在广州科学城,三大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

以生物医药为例,科学城发挥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区优势,侧重中试和孵化,集聚了香雪制药、达安基因等众多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和万孚生物等一批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建设世界顶尖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营商环境优越

广州科学城能源源不断涌现出创新创业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区内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如今,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已经升级迭代六次,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秒批”政务服务改革等创新性举措。

此外,在政策引导方面,近几年广州高新区连续推出“高质量发展30条”“金镶玉政策体系”系列扶持政策等,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出台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发展的政策,给予充分自主管理权,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城融合吸引人才安居乐业

产业的集聚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快速迁移。近十年来,科学城开启高速揽才模式。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科学城常住人口已达到55.1万人,比2010年增长98%,新增人口以科技人才为主。更突出的是,科学城还吸引来全市超1/4的高端人才,汇聚了70多个院士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经济活跃,高新科技企业林立,也整体推高了区域薪资水平。媒体曾报道,广州科学城的就业人员均年薪可达17.4万元,相当于广州人均年薪的1.6倍。

有“产”、有“城”、有“人”,还有“钱”,这是广州科学城的实力体现,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多重优势叠加,无疑给科学城带来高成长性,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应用全链条共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广州力量令人期待。

资料参考:南方+、广州黄埔发布、广州高新区发布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