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火了,热搜是一个接着一个,早上#姜萍#的话题一直在榜一位置,到了下午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话题,刚开始看到的时候,真的是感到意外,一个中专生居然取得了全球12名,在她排名前面和后面,都是所谓的名校高材生。这样的事情,值得宣传推广,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学习,也可以让我们明白,不管在哪里,只要自己不放弃,都是有机会展示自己,让自己发光的。但是,看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后,我觉得,这个事情并不简单。

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不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兴趣,还需要自律(勤奋)、天赋以及领路人,这其中,也许领路人很关键。而且,姜萍只是个案,姜萍在一所中专,遇到的是王闰秋,这位从2022年开始就参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得到了全球166名、432名和125名。师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卢殿臣教授,江苏大学2020年研究生毕业,没有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到家乡去教中专了。在教学工作之余,王闰秋依旧沉迷于基础数学研究。所以,这里不仅仅是兴趣,还有机遇,其实,机遇比兴趣更重要,如果没有遇到王闰秋这样的老师,不指导她怎么学习,那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我想,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想想,我们又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我们给孩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除了兴趣以外,如果我们要求孩子不是做到顶尖(这里需要的是天赋),要有一定的成绩,那么,至少还需要做到自律,勤奋,此外,最好还要有一个领路人,领路人的作用就是因材施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关于姜萍,我觉得人民日报的这个晚安写得很好,“祝福姜萍,更应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更安心与数学“相处”,在追梦路上尽情奔跑”,但是看看我们现在,一天时间,网络中有多少报道,多少回应,真的还能给姜萍一个安静的空间吗?我想,可能真的很难了。静下来,再静下来,这也许是我们接下来可以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篇报道中的这几段话写得特别好,我觉得,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多方面的:一是天赋,二是兴趣,三是自律,四是领路人,四个没有先后之分,缺一不可。比如说,文中说到,一直悄悄留意姜萍的王闰秋开始给她“开小灶”, 想想,如果没有王闰秋的“开小灶”,光靠姜萍有机会去了解那么多吗?还有,文中说到,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找王闰秋请教。如果姜萍身边,没有王闰秋这样的老师,我敢说,可能有些老师都教不了姜萍,那姜萍可能就也没有机会了。

这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让王闰秋想到了自己。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王闰秋也遇到过很多挫折,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自己年轻时有个领路人,也许人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尽自己的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还有不一样的未来。”

一直悄悄留意姜萍的王闰秋开始给她“开小灶”:主动向她推荐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和谢惠民的《数学分析》。在研究多元微积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姜萍又继续研究起了Lawrence C. 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

在王闰秋眼里,姜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姑娘。当大部分同学自我放飞时,姜萍几乎所有的课余和晚自习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做到夜里一两点钟;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找王闰秋请教。

书是纯英文的,里面全是专业术语,小姜只能一边查字典,一边用翻译软件一点点啃出来。

“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