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大家每天都在聚会

作者丨王成

今天,又一届学生即将毕业。每年的毕业季,学生们都有毕业典礼。“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是说分手在即,毕业告别很难。今日各分东西,何时再相见?实际上,生活并不是如此。今天说四个观点:

观点一 青春不散场,因为人生不散场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人生经历证明,老同学永远不散场。

先说一个插曲。前一段西安市有位大作家,非常红的青年大作家。我在整理收集的旧报纸时看到了她的一篇多年前发表的文章。用手机给她拍照片发了过去。她很感激。我是想给她连这份报纸给她邮过去,因为她觉得太珍贵,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什么时候在哪份省级报纸的文学副刊上发表过。然而由于我有过搬家,随后找不见那份报纸了。我总想着,那位年轻的大作家会认为我说话不牢靠。她也许会想:说好的邮过来,怎么却再不见回复。

我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几十年前在华县赤水逸夫中学实习时的课表。我如今和当年实习过一个月的好些学生却还在联系着。因此说,毕业不是散场。人生每天都在现场直播。

观点二,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有闲乐念同窗。

中国有许许多多节日。好多都是怀念某一位人。中华民族自古讲究忠孝,讲究来来往往,所以,绵延不绝就是中华历史。我这儿的这张照片,当年的在华县杏林中学的同年级在不同学校实习的同学们的照片,我就多次回看。比如,前排左四,那位大学老师如今已是快退休的大学英语教授。第三排,也就是后排右二,当年在华县杏林中学实习时,她就特别著名。毕竟是大学时的英语系文艺部长。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谢韩玲。她如今是西安市明星老师。市级兼职英语教研员。西安市大华中学招牌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排左边第五位,她叫肖青焕。毕业后曾任大荔县两宜高中英语教研组长。现在在大荔县同州中学,总是在带重点班课程。

观点三,时代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如果有联系,那就是真的老朋友,老同学。古代是鸿雁传书,信鸽传书。现代是电话沟通、微信联系,最稳固的还有公众表达。比如,大家正聊天时,你说,“这里,有我老同学的文章。看,就在《中国青年报》上发布的。”这时,就是天涯咫尺。

照片上第三排左数第六位。她叫王旭平。陕西商州人。毕业后工作和家庭都在华县、华州区。现在是华州区城关中学中层领导。著名英语教师。这就是默默奋斗的最典型。

由于便捷的通讯和经常的教学学习或者培训会议,老同学总在联系。最后一排左三,刘新慧(会)老师,临渭区人,如今在临渭区瑞泉中学英语名牌教师。上大学时我不会的电脑问题,她总会帮忙。是我的电脑师傅。

观点四,活着就是胜利。每天都能聚会

栀子花开,人生总在。每个人都是朋友,都是共荣。我们中国陕西铜川耀州区有个革命农民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同年生,同年去世。世界就是如此的神奇。地球村很小,做好事很快。随时做的事情都有感应。都让你不后悔诸葛亮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这张照片上第一排的人,是当年我的老同学们在华县杏林中学实习的时代记录,它又何尝不是杏林中学的沧桑一瞬。我们很怀念他们,想知道这些华县人的今天的归宿。希望成文后,公众号退出后能有更多的接力。

照片中第二排左数第四个,他叫邢渭南。渭南塬上西垣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学生时代就是学生会优秀校级干部。现在是阎良区关山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明星班主任。一手好字,让他走到哪儿都是母校杰出代表。

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 光阴好像,流水飞快。纯真年代,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华县杏林中学,以及我所实习过的华县赤水镇逸夫中学,每一位师生,每一间教室,你们现在还好嘛?可以联系,随时记忆。所有的毕业季,包括高三,都不是终场。人生没有终场,只要大家还在。过去为生活奔波,人到中年也要有欢歌。生命不老,年华总在。心年轻,则天天可以助力民族复兴!

作者简介:王成,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美丽大荔渭南国际马拉松优秀市级翻译志愿者。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实主义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王成

整理编辑丨看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