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十五届“我爱我师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

专业课优秀教师

岁月长,您不辞辛劳

桃李笑,映您眼角纹

育英才,汗水凝成硕果

恩师情,山高水长难忘

老师指引我们一路成长成才

春蚕到死讲述不尽您的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述说不完您的辛勤耕耘

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多重评选

第二十五届“我爱我师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

专业课优秀老师

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我们终于迎来了揭晓结果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十位敬爱的专业课优秀教师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远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远,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讲课程:《岩石力学与工程》《高等土力学》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成员。200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2015-2016年期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学研究。主要从事深部岩体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本构、岩土工程信息化等方向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教学奖励2项、省部级教学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形成了深部岩体地应力测量、干耦合超声波探测装置、三向柔性边界真三轴加载系统等装置和技术。曾获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互联网+”及“挑战杯”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等荣誉。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气风发之年凝聚力量,生机盎然之际奔赴山河。岁月荏苒、芳华转瞬,初心不忘、四时如春。以强健锻体,以坚韧锤心。祝钢铁摇篮走出的莘莘学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搏击遨游、挥洒青春,以钢铁脊梁撑起属于自己、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和时代的一片天。所以说呢,要注意身体!

黄志安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志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书记,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讲课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经济与管理学》《采矿工程概论》等。曾负责教学主任工作10年,获校级教育教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讲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1门,获研究型教学示范课1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主持和参与教研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6部,获批全英文示范课和思政课程示范课建设。获北科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和就业工作贡献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校企联合攻关等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矿山安全技术、粉尘防治和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会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通风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工业防毒专业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同学们在学习的旅程中,永远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勇往直前。祝你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王雷鸣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雷鸣,现任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特殊采矿技术》、采矿专业必修课《生产实习》等。我校资源工程系首位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全国400人/年)、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300人/年)的青年教师。主要从事金属矿溶浸开采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青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任务、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项目10余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4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R2)等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中英文论著2部、教材1部;参加Hydroprocess 2023(智利)、Procemin GEOMET 2022(智利)、COM 2019(加拿大)等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指导本科生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高校主赛道)、二等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三等奖(产业赛道)、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等竞赛荣誉10余项。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掘进与支护专委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函评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阿曼国家高教科创部基金函评专家、智利国家研究发展署评审专家、14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Process Hydrometallurgy(智利)等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主席、专委会/组委会委员,受聘《Journal of Chemistry》《绿色矿山》编委2项、《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学科编辑1项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稀有金属》等期刊青年编委7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勇于尝试,凡事皆无止境;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韶华!

兰鹏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金属材料热处理》《浇铸与凝固模拟基础》和《工具钢及其产品制备》。1985年出生,2005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2009年保研到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系张家泉教授团队,2011年硕博连读并于2015年1月博士毕业,同时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2015年6月入职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系,2019年评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品质钢连铸技术和智能化冶金等。曾获韩国全额资助到浦项工科大学开展为期1年的访学研究,受聘国内2家钢铁行业企业客座专家学者,先后受邀到酒钢、石钢、诚德等企业和中钢协、北京金属学会和冶金视界举办的培训会议平台做专题报告和技术讲座;已发表论文7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基金、宝钢、太钢、攀钢、建龙等大型企业课题20余项;多次获得业内期刊年度优秀论文和优秀审稿专家,受聘《钢铁研究学报》中英文版、《中国冶金》和《连铸》期刊青年编委,是国内外多个冶金材料类TOP期刊的通讯审稿人;参与教改项目2项,参编教材1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科大的回信精神,注重“交互式”、“启发式”和“贯通式”思维培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案例持续升级,强化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抬头率;鼓励研究生到本科课堂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深化精化,引导学生主体开展多维多元讨论;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教学相长,连续多年获得学生广泛好评,曾获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优秀本科生导师、“校长奖章”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老师,更是北科大土生土长的草根儿学长,回首过往,我的大学收获分享给你们:

1. 多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事,更是分内之事;

2. 多思考,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努力做到三省吾身、自知者明;

3. 多交流,切忌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礼貌请教和大方分享都是气度。

期待你们成长、成才,成为明辨是非、心胸开阔、情操高尚的北科人!

何洋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洋,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材料学系主任。主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续)》《材料分析方法G》《现代表征技术G》《材料选用》。国家级海外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材料转变和服役损伤机理研究工作,在孪生、马氏体相变、环境断裂机理等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分析表征委员会副秘书长。基于16年来从事电子显微前沿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材料高精尖班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材料分析方法G》《现代表征技术G》两门专业核心课,并承担了材料实验班《材料选用》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续)》专业必修课教学;同时主要参与推动了我校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奋努力,享受科学,为国建功。

王琦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琦,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副教授。主讲课程:《量子力学C》《光功能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2010年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博士学位,2015年起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工作至今。主讲《量子力学C》《光功能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等课程,其中《量子力学C》获评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优质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先后获得全国无机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三等奖等,相关成果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3)等,入选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学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科研方面,长期从事氮化物陶瓷及其热管理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J Adv Ceram、Chem Eng J、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In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8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ChemComm2023新锐科学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郝雨飞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雨飞,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机器人学》。202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并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自2023年至今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一职,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曾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进行访学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封面文章3篇、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高被引1 篇、IOP Publishing 高被引1 篇、会议最佳论文奖1 篇、中国精品科技顶尖学术论文(F5000)1篇,并被CCTV1、CCTV10等国内权威媒体报道。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部分专利实现成果转化。曾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WILEY Open Science Excellent Author Program、机械工程学报第三届优秀论文奖、全国博士后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论坛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趁着年轻,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乐观面对失败,坦然面对成功,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自己青春的华章,用奋斗擦亮自己青春的底色,以实干担当时代的重任。

吴秀丽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秀丽,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主讲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系统工程》《智能算法》《定量分析:模型与方法》等。2006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系讲师,并自2020年至今担任物流工程系教授一职。曾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访学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爱斯维尔高被引论文一篇,《控制与决策》年度(学术热点)最佳论文一篇,《中国知网》2011~2022年各学科影响力前1%的高影响力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评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4次,2023年指导的一篇硕士论文获得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年会优秀硕士论文。201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称号,曾指导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次,主讲的两门本科课程全部被评为“免检课程”,一门被评为“优质课程”,全部建设为“精品在线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求学的旅途艰苦而又漫长,但,路虽远,行者将至,事虽难,做者必成。愿每位同学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邱丽芳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丽芳,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学系教授。主讲课程:《机械原理》。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自91年留校至今,长期坚持在基础教学工作一线,从事高等教育33年。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原理》2016年获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作为机械原理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负责人,带领机械原理团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机械原理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机械原理MOOCS课程资源建设、机械原理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积极申报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原理》,并带领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出版多篇代表著作《机械原理》《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原理全程辅导与习题解答》《微机电系统概论》,翻译《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分析与综合》《系统动力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同学们秉承学校的“求实鼎新”校训,用好定力,保持耐力,提升能力,勤思考,多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卓越的工程师!

豆瑞锋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瑞锋,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教授。主讲课程:《传热传质学(双语)》(学科平台课)《热过程模拟软件实训》(实践课)。自2013年入职北京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以来,在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传热传质学》(双语)、《热过程模拟软件实训》(实践)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团队一道将《传热传质学》(双语)课程依次建设为“校级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中国大学慕课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重点课程”、“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优质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科研方面,从事工业热过程仿真模型、工艺优化算法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工作,并重点在传热传质、工程热物理与材料热处理交叉学科开展强化传热、热-力耦合、介观和宏观尺度模拟等方面开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专利22项;改编全英文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力学习,缜密思辨,积极探索,成就梦想!

伍春洪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春洪,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技术系副讲授。主讲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双语)》《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江西南昌人,1972年生,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生物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于英国德蒙特福大学获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4年在北京印刷学院电子工程系任教(期间于2000年3月-2003年3月在英国德蒙特福大学三维图像技术组,2002年1月至2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2004年7月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现为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技术系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带笑容,勇敢生活,做更好的自己。

王俊伟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俊伟,博士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数据结构》等。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时空动态系统、智能系统建模与控制、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入选2015年度香江学者计划。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国际SCI源期刊《Frontie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编委、《Electronics》编委、《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冶金自动化》青年编委。目前出版中文学术著作2部,受理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发表(含录用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其中SCI检索60余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之路,心想未必事成,逆风不一定能翻盘。但未来可期,请向阳而生,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圆满的结果。在低头做事时,也要多抬头看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条条大道通罗马。

皇甫伟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甫伟,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物联网导论》《数据与算法》《Python程序设计》等。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体系架构、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基金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测量技术》,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3次,最佳演示奖1次,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中共北京市教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等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芳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芳,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基础》等。先后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自2003年起,任职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师,期间赴澳大利亚La Trobe University、美国Temple University进行访学研究。近年来一直从事图像文本检测识别和文本视觉问答研究。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等期刊和重要会议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大规模网络图像的文本识别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17),主要参与人完成的教改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7)、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导师、多次获评北京科技大学“我爱我师”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相信自己,坚持梦想,美好的未来终将属于你!

顾强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强,北京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热力学统计物理》。从事凝聚态和冷原子物理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关注非常规超导电性、超流动性、量子磁性以及量子物理基本问题。已主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PRL、PRA/B、EPL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21名。曾经主讲《大学物理》《光学》《电动力学》《凝聚态物理原理》《固体理论》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前主讲本科生核心课程《近代物理》和《热力学统计物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凝聚态量子理论》和《理论物理专题》。独立编写《近代物理》讲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高海阔,道阻且长。有梦最美,无欲则刚。

孟凡研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凡研,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教授。主讲课程:《力学》《工科物理B》《理科物理A》《工科物理I》(国际班)和《大学物理竞赛习题课》。2007年6月至今留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并将科学前沿成果渗透到基础课程教学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索。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15年获得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和最佳教案奖;《材料物理导论》于2016年被授予首批北京科技大学全英文示范课,2020荣获公共课“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连续六年获得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并在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晶体学会的学术年会做邀请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自律,得自由;把握当下,畅想未来!

陈飞武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飞武,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主讲课程《物理化学AI》《物理化学AII》《现代化学进展》《群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2004年2月从美国回来后,一直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北京科技大学422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Langmuir、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 SCI论文80余篇,引用总数23000余次,出版专著1部。在《大学化学》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曾获感动北科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范小华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小华,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商法》《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企业经营法律实务》等。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访学学者。具有中国律师资格、中国法律职业资格、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上海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资格,兼任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和一等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1项,被授予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招生宣传先进个人、就业工作贡献教师、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多项教改项目,指导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多项SRTP项目,课程荣获免检课堂称号并在学生评教中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就是厚积薄发,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遵从内心,无问东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王霁霞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霁霞,博士生导师,教授,目前兼任文法学院副院长。主讲课程:《法理学》《宪法学》等。200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5-2016年于剑桥大学法律系访学。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2009-2014)、副教授(2014-2020)、教授(2020-)、博士生导师(2021-),目前兼任文法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立法学等,主持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处罚委员会委员、行政区划与法治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19年获评北京科技大学校级教学名师,2021年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马靖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靖,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教师。主讲课程:《德语精读》《德语语言学导论》《德语语篇分析》和《德语初级写作》。2006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北京科技大学筹建德语专业之时进校工作,2016年赴德国科隆大学访学。年均课时量400学时以上;负责多项“研究型教学”及“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摸索实践外语课程的“课堂思政”,开展有趣有效的“三进工作”,课堂满意度高,2015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工作认真严谨,态度温和有爱,多年担任班主任,获得“优秀班主任”及“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外语学院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建龙优秀班级”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学好外语,博览世界,纵观古今人类伟大的学识与文明;胸怀宽广,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为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也为自己创造丰富人生!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 |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

审核 | 逸哲 小丸子 小钰

值班编委 | 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