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普及,让个人有了发声的渠道。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下到小娃娃,上到白头翁,无论是学者,亦或是大老粗,网上无不可见,可能连骗子都有账号呢。

资讯世界,因此而更加丰富了,现在这才真正叫“五花八门”呢。有讲国际大事的,有谈文娱八卦的,有说家长里短的。有正儿八经的,也有搞笑胡闹的。总之,自媒体世界鱼龙混杂,各得其所。

最近我就关注到,网上有两拨老人,在围绕着前三十年进行激烈地争论,而且好像还斗上了瘾,把平台当擂台,隔空喊话,相互攻击,一定要要争个是非出来。留言区也是如此。但却谁也不服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拨老人,年龄都在六十以上,有的都已经八十多了。他们这个年龄,都是过去三十年的经历者,所以才会有共同的话题。但是,话题是共同的,却有着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所以,这就争了起来。每天吃饱饭,就开始上网争论。

有一拨老人,一说起前三十年,就倒苦水,关键词就是“挨饿”,次之就是“不公平”,再有就是“不自由”。他们动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亲眼所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同时表达对现在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拨老人呢,正好相反,他们对于上面那一拨老人的说法予以否定和驳斥,说他们是造谣,是抹黑前三十年,看不到前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他们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亲眼所见,也用事实证明上一拨老人说的不对。他们热情赞美过去。

这些老人的内容,两遍我都看过,虽然不是全部看了,但已经大致知道他们两个阵营争论的焦点。平心而论,他们双方的内容与说法,都不能完全否定,但也不能全部肯定,因为很明显,他们都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与见闻,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明确的有两点,这两点都不可否认:第一,过去三十年的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第二,过去确实出现过过挨饿的情况。这两点,都是历史证明的。所以对于过去三十年如何看,我此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一分为二看的观点。

就是说,评价前三十年,既要看到伟大成就,也要看到实际问题,看到成就缅怀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看到问题惩前毖后避免二过。今天的我们,无论是经历过还是没经历过前三十年,都要客观公正评判,不粉饰美化,也不造谣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两拨老人盲人摸象,把他们的说法合起来,则恰好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那个时候的基本情况。说挨饿的,那个时候有;说没挨饿的,那个时候也有。这很正常,全国那么大,不可能全都挨饿。说公平的,确实基本面如此;说不公平的,确实也有某些现象。挨饿不挨饿,有的正与此有关。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全遮偏。

不过,我还是想对第一拨老人说,在回忆过去种种受苦的遭遇时,抒发一下感慨就算了,不需要过度怨天尤人,还是应该充分理解草创时期的各种复杂性与探索性。那个时候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而且大都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属于探索尝试,缺乏经验,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何况又遇到天灾呢。至于第二拨老人,也应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更不遮掩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去走过曲折的路,但是首先没人想走曲折的路,其次那路不是白走的。

历史不能割裂,今日之辉煌,不仅建立在过去成就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建立在过去试错之基础上。值得欣慰的是,政府把握住了大方向,及时纠正了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过去,忆苦思甜,珍惜当下,这是正理,现在去怨天尤人,抒发多年之前的怨气,相互攻击,实在没必要了。

俱往矣,就让它俱往矣。都进入老年了,含饴弄孙找乐子去吧。孔子说壮年戒之在斗,我觉得老年更加戒之在斗,而不仅仅是戒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