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着力凸显现代化基层治理的优势,充分发挥民政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主要形成了两个具有绍兴辨识度的特色亮点工作,以助力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幸福养老“乐龄计划”。2023年以来,绍兴市民政局以落实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工作为主抓手,通过落实一张规划图、抓实一张服务清单、深化一批试点项目、建好一批重点项目、用好一个智慧平台“五个一”举措,聚焦老年人高频需求,大力实施“乐龄计划”,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养老服务优质均等可及,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服务+高品质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幸福养老绍兴模式。一是推动为老服务机制迭代升级。与市委组织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党建引领打造“乐龄系列”品牌推进家门口幸福养老的实施意见》《党建统领 优质共享 绍兴市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绍兴市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涉及全市22个部门、包含29项基本养老服务的清单。其中,在省级清单基础上增加8项服务内容,拓展1项服务。二是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提质升级。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行动,构建以乡镇(街道)“乐龄中心”为核心,村社“乐龄之家”、“乐龄管家”服务队伍为主体的“乐龄系列”养老服务矩阵。同时,聚焦当地老年人的高频需求,出台《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养医联合体推进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解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吃饭难”“吃不好”,以及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单一、老年人看病不便、保障不足等难题。三是率先在省内实现高龄津贴全覆盖。在全市探索实施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培育和吸引运营主体、爱心商家300余家,有效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积极打造救助慈善融合样板。作为浙江省慈善救助融合发展试点地区,绍兴市依托“弱有众扶”民生优享工程,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为重点,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协同合作等方式,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救助向“救助+慈善”融合转变,为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夯实“救助+慈善”融合根基。注重制度设计,出台《关于开展“四站联建”打造“五社联动”生态圈的通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营方案》等文件,依托各慈善服务基地,推动助联体与慈善基地融合共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体系。目前全市已实现三级助联体全覆盖,185个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入驻各级助联体。同时,各级救助联席会议将慈善总会纳入成员单位,定期组织会商,充分调动慈善力量参与救助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动慈善资金以信托形式参与社会救助,进一步加强慈善资金使用管理,全市现有慈善信托资金规模已达3693万元。二是畅通“救助+慈善”融合路径。聚焦群众需求,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持续迭代“救助+慈善”信息交互渠道,推动监测范围由在册人员向潜在对象扩展,实现信息全量采集。将助联体作为群众需求与慈善资源的交互窗口,梳理形成力量清单、政策清单、服务清单等三张清单,通过“线上点单、线下办理”模式,实现群众“一键求助”,服务“一体直达”。今年以来,通过助联体“网上智配”,累计服务困难群众2.85万人次。三是打造“救助+慈善”融合品牌。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创新模式、集聚资源要素,着力破解慈善资源发挥效能不够大、参与第三次分配不够有力的问题。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方式,通过跨部门协同、政社企互动,系统谋划慈善救助项目,积极打造暖心服务品牌,助推共同富裕。持续实施“善居工程”,市县两级慈善总会投入资金850余万,为425户困难家庭改善居住环境。推广“暖心无忧基金”,通过财政补助、慈善捐赠、社会帮扶等方式多元募集,为困难群众年度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进行全额兜底补助。

(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