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的时候,发现有一笔大额存款,近30年的时间没有任何动作。

经过查询,发现这笔1.2万英镑的主人竟然是周总理,是在1967年被存入银行的,周总理一个月工资只有404块,这笔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1.2万英镑的背后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为党和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晚年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还在为国家服务,哪怕最后住进医院病痛缠身,他最关注的还是普通百姓。

1975年9月20日,周总理又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无情的病魔也在摧毁着他的身体,看到身边有医生,护士围着他忙碌。

他开口便对医生说:我能不能搬回家住?你们应该去照顾那些更需要你们的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1月,周总理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总会提醒医生要从他的疾病中总结经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其他人服务。

他对医生说的最后的话也是嘱咐医生:多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他们更需要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一直领的是三级工资,每个月404块,在那个年代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是每个月他的钱都不够花,

其中有一大半都被用来资助其他亲人以及遇到困难的战友下属,甚至每个月还需要向妻子邓颖超借钱,

虽然周总理自己也有稿费,但他的稿费也和毛主席一样,一律充公,很少自己动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去世之后,经过清点他一生的积蓄,也不过5000块钱,邓颖超将这笔钱全部都交了党费。

当时国家还有规定,领导人去世之后,家属可以额外领取6个月的抚恤金,但邓颖超却拒绝了。

那这1.2万英镑又是哪里来的呢?

这要从一个前半生是英国人,后半生是中国人的女孩,刘道蕊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道蕊原名多利,出生于1918年的英国伦敦,长大之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工作,后来因为二战的原因,伦敦受到了长达十个月的轰炸。

她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之后,她就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做出纳。

中国银行是1912年,在孙中山先生的批准下建立的,经营时间超过百年,

1928年到1942年,先后在伦敦,新加坡,纽约等地设立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分行作为三大海外机构之一,负责的内容也非常多,包括英国本土的全部业务,另外还有欧洲和非洲大陆的银行业务。

多利担任出纳之后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给来到伦敦的中国海员发工资,办理汇款业务。

她知道这些中国海员非常辛苦,远离家乡,在海上漂泊,但后来看到很多海员拿到工资之后不想着寄回家,而是到了国民党开办的一些俱乐部里。

在那里赌博沾染了很多的坏习气,也把钱花的精光,

这个善良的姑娘开始劝说这些海员,还减免了他们往国内汇款的手续费,帮助很多海员重新走上了正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道蕊虽然是个英国人,但她十分正义。

1944年,国内的抗战进入了关键时期,当时红十字会以及国民政府在伦敦分行放置了募捐箱,号召海外华人为国内战争的受害者捐款捐物。

当时也有很多人响应号召,捐款箱中的钱款非常多。

刘道蕊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却发现这些钱并没有被送到中国,

很多国民政府官员把它当成了自己的钱袋子,缺钱了就直接来这里拿,连账都不走,

她觉得这样非常不好,于是就把募捐箱偷偷放到了柜台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员们不好拿钱,也知道自己的举动被人发现,觉得丢了脸面,

于是就胁迫伦敦分行负责人,要求将刘道蕊开除。

负责人不敢不从,后来一位年轻的中国男孩站了出来,指出了官员做的事情。

对刘道蕊的行为表示肯定,在他的带领之下,其他的银行职员也纷纷站出来,对刘道蕊表示支持。

刘道蕊保住了这份工作,也记住了这个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男孩名叫刘本堃,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因为战争原因,在国内四处辗转,1943年刚刚到伦敦分行工作。

两人年龄相仿,经过此事之后,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1949年两人在伦敦举办了婚礼,在结婚之后,刘道蕊有了这个中文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远在伦敦的刘本堃得知消息,就申请回到中国,和亲人团聚,继续为祖国服务,

但他的申请还没有通过,夫妻俩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财产也是亟待保护的,尤其是一些海外的资产。

周总理亲自主持,让中国银行致电各大海外分行:冻结财产,等待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伦敦分行原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等着上级来接收就行了,

但是分行行长却有了自己的打算,想要转移银行的外汇储备,

为了方便行事,还遣散了很多员工,伦敦分行只剩下了10名工作人员,刘本堃夫妻就是就在其中。

他们也发现了行长的打算,为了保护这批国家的财产,

他和银行中的其他几位职员宣布起义,与行长作斗争,成功保住了国家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分行被接收之后,因为之前的事情,刘本堃成为襄理。

收入有所提升,他和妻子购买了别墅,开上了小汽车,孩子也成功进入学校,但刘本堃心中一直有一颗回国的心。

后来还将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刘道蕊,对丈夫的决定表示支持,

甚至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为了跟随丈夫一起回国,

1957年,她专门来到移民局注销了自己的英国国籍,并申请拿到了中国国籍,

当时因为伦敦分行没有接替人员,刘本堃只能一直在那里负责,直到1967年,才被批准回国。

夫妻俩紧急变卖别墅,带着孩子跟随丈夫回到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中国之后,因为两人曾在海外部工作,再加上刘道蕊的特殊身份,他们被分配到营业部做最基础的工作,原本的才能很难发挥出来。

当时还有很多海外回来的经济学者也受到了同样的遭遇,刘本堃专门写信给行长,不久后情况有所改善。

后来刘本堃被调去负责国际金融工作。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给中央领导同志做过翻译,负责接待国外关于经济方面的领导,他还曾做过邓公的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国之后,他就多次写入党申请,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直到1979年,经过组织20多年的考验,66岁的他才终于成功入党。

妻子刘道蕊回国之后,一直做着基层营业人员,年龄大一些,之后又被调到教学岗位,

但不管在什么岗位,她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多次获得38红旗手以及劳模的称号,

1985年,这位“中国”老人也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刚刚回国时,境况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好。但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丝毫没有改变,

在回国途中,看到祖国各地因为连年战乱,破败不堪,急需发展建设。

两人经过商议之后,就把在英国工作多年积攒的1.2万英镑捐给国家,

但在那个时候,国内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接受捐助的机构,他们听说了周总理的名号,觉得把钱交给周总理一定能够放心。

于是在1967年,刘道蕊夫妻就将1.2万英镑转给了周总理,并写了一封匿名信将汇票放进信中,希望这笔钱能用于国家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万英镑在1967年相当于人民币8万多,那时周总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才400块。

这笔钱绝对算得上是巨款,但周总理收到信之后,却找来了身边人并作出批示: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国家不能接受个人存款

让身边人尽量查找捐款人把钱退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身边人经过一番查找,始终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又担心这笔钱款出现遗失,

就以周总理的名义先把钱存了起来,准备找到捐款者之后再退回给他们。

周总理以为钱已经退回给了捐款者,也没有再过问,

此后因为特殊时期的原因,找人难度更大,这笔钱就这样躺在账户里,静静的待了30年,

直到1997年,银行内部审计才发现了这笔30年前的存款,此时加上多年利息,换算成人民币,这笔钱已经相当于46万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级领导对此事也非常重视,专门下令一定要找到捐款者,后来经过寻找,发现他们就是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刘本堃夫妻 。

此时老两口已经退休多年,80多岁的刘本堃身体也不是很好,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老两口靠着退休金,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家里的沙发磨损严重,老人一顿饭就吃一个窝头,刘本堃的一双帆布鞋,右脚磨了个大窟窿,还不舍得扔。

当工作人员找到他们,提出想要将这46万元归还给老夫妻的时候,却被他们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本堃表示,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而我并没有加入其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机会回到祖国,将这笔钱捐给国家,勉强算的上是我的一点贡献,也是我将功补过。绝对不能收回。

双方僵持不下,后来刘道蕊表示:干脆以丈夫的名义在中国银行成立基金会,用来表彰优秀的青年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金会成立之后没多久,刘道蕊因病离世,享年84岁。

79岁的妻子,虽然也已经退休,但还在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经常到学校里教学生们英语口语。

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是中国人!”晚年住院,还要求护士称呼她为“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像他们这样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但却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就给了祖国,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实现了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