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王俐燃 涂梦蝶

摄影记者 刘中灿

实习生 魏舒婷

走进红色文化场馆,与道德模范面对面,一起接受革命历史教育,上一堂特别的“红色思政课”。

6月16日,“追寻身边的星——湖北青少年与道德模范的对话”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举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走进陈列馆,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一起,观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听这位荆楚楷模,“行走的鸟类图鉴”讲述他坚守沉湖湿地16年的护鸟故事。

学生们和冯江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和冯江合影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学子们感受红色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就是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上选举产生的。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展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坚持纪律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大量实物。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为强化财经纪律探索金融工作成立的印钞厂的印钞机、1949年新华书店发行的《整风文献》、上海解放前夕发布的规定解放军部队入城纪律的《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1954年出版的武汉防汛画册《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洪水》,一大批珍贵文物和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观展的青年学子们看得很认真。

听讲解员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讲解员讲解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场运行管理专业的卢雪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这里学习了党的纪律建设历史,了解了党在坚持纪律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的历史传承,今后他将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同学,做好榜样,共同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

从“干一行”到“爱一行”,冯江讲述沉湖故事

在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来到陈列馆3楼的讲堂,在这里上了一堂特殊的“红色思政课”。

主讲人冯江,是2022年“荆楚楷模”年度人物,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扎根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6年,他创下了多个纪录:他是在基层站点驻守时间最长的人,是保护区认识野生动植物最多的人,也是沉湖湿地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发现鸟类新记录最多的人,更是最熟悉保护区的人,被大家誉为保护区的“活地图”,“行走的鸟类图鉴”。

冯江在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江在讲述

冯江向学生们展示了他连续两年在沉湖湿地追踪拍摄的越冬的火烈鸟的照片。16年前,冯江也像今天的学子一样,面临毕业和就业的选择。他向学生们讲述了从“干一行”到“爱一行”的转变。一开始,他选择来到沉湖湿地只是因为这是分配的工作。从观测鸟类活动,到在专家的指点下学会辨认《诗经》中的“蒹葭苍苍”就是芦苇和荻花,到现在对沉湖湿地地形地貌、植物分布、鸟类生活习惯了如指掌,甚至可以“听音辨鸟”,他不仅见证了沉湖湿地的生态不断恢复的过程,也爱上了这份工作,通过学习成为了领域内的专家。

冯江还展望了沉湖湿地保护的未来。他说,以前和同事们在保护区里巡护,要靠“铁脚板”,电动车加步行,一天步数超过两万步,但其实能得到的也只有一份报告,而现在,借助智慧摄像头、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装备,不仅覆盖范围更广,而且还可以实现不间断地监控,让保护工作的“死角”越来越少。

与荆楚楷模面对面,学子们追寻身边的星

冯江给和他当年一样面临就业选择的学生们一句寄语:“选择很重要。”他说,要对自身,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磨炼自己,积累成长的经验,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努力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王荣说,从“干一行”到“爱一行”,冯江的经历让她看到了坚持的重要性。选择坚持,对自己将来的求职和工作都有启发。她说,自己马上要开始专业实习了,在新的岗位上,要向冯江学习,踏实工作,提升自己,不断成长,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社会也会更美好。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卢雪说,自己也是一个喜欢大自然的人,听了冯江的讲述,她也想去沉湖看一看。这堂“红色思政课”,她更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踏实工作对成长的影响。在即将开始的专业实习中,她也会像冯江一样,在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锻炼,让自己变得更好。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