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9年6月,组织派她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山南地区的凯松谿卡庄园去。这个庄园是大农奴主、叛匪头子索康·旺钦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此后,她要与组员们一起在该庄园进行民主改革。

责任重大,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想,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就先要与他们“四同”。所谓“四同”就是和村里的人,同住、同吃、同劳动、同商量。时间长了,那些农奴逐渐和工作组亲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在涉及西藏民主改革的报道中,几乎都会提到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凯松谿卡庄园,人们简称其为“民改第一村”。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是谁第一个带工作组进驻村庄,执行这么艰难的任务?

去请达赖姐姐看演出,女奴隶给她使眼色

她叫苏竹青,1925年出生,静乐县人。1943年,18岁的苏竹青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那时,她主要在吕梁山一带打鬼子。2年后,苏竹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解放战争时期,苏竹青参加了晋绥解放区的土改运动。1955年底,刚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急需干部,组织决定调苏竹青过去。当时,苏竹青已经生了5个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然而,家事国事不能两全,几乎没有考虑,她就做出了选择,服从组织安排。

到拉萨后,苏竹青被分配到西藏工委组织部任部长,兼任妇联工作。当时她主要负责团结西藏上层人士,与他们交朋友,进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苏竹青那时工作的重点对象,包括达赖的姐姐尧西·次仁卓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6月,苏竹青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根据中央指示,要西藏组织一个由上层妇女为主的妇女参观团,到内地参观访问。苏竹青负责组织,并且担任领队。话说,这是西藏有史以来,第一次组织一个大型妇女团体到内地参观。消息传开后,影响很大,不少的上层妇女积极要求加入参观团。在各地工委的协调下,参观团确定由61名妇女组成。

同年8月23日晚,苏竹青率参观团抵达北京前门火车站。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全国妇联等单位,像对待贵宾一样接待参观团。之后,苏竹青一行人被安排入住和平宾馆。

4天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参观团的全体成员。毛主席很高兴,鼓励大家多看看,并明确西藏现行制度6年不改,藏族同胞要团结努力,共建新西藏。那一晚,苏竹青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入睡。国庆节那天,苏竹青和团员们被安排在观礼台的最好位置,当晚,国务院还设宴招待了全团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苏竹青奉命带队到天津、内蒙古、上海等十一个省市参观。就在她们到处参观时,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蓄谋已久的反动行动已经开始了。1957年1月16日,苏竹青率参观团返回西藏,2月14日抵达拉萨。

苏竹青召开了一个座谈大会,让这些上层妇女回去后,积极地去做自己亲属的思想工作,把她们自己这次到祖国内地看到的,亲身经历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讲给亲属听,让他们认清形势,分清敌友,不要盲目追随那些反动分子。很快,局部发生的动荡被平息了下去。

可惜,这些叛乱分子总不消停,之后做得事也越发地张狂了。1959年藏历12月29日,按照当地传统,布达拉宫在这一天会举行一种仪式。当天,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应达赖喇嘛的邀请出席了仪式。在仪式上,达赖对邓少东提出一个要求:“听说西藏军区文工团在内地学习回来,演出的新节目很好,我想看一次,请你安排一下。”邓少东当即表示欢迎,并定好演出时间为3月10日,地点在军区大礼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苏竹青接到通知,让她带一名翻译,乘车前往达赖的姐姐家,邀请她同去观看演出。当时,达赖姐姐的住处叫“尧西林卡”,是一套前后三进院的庄园。由于她平时经常去拜访,所以对环境很熟悉。但那天,当她和翻译准备上楼去见达赖姐姐时,却被两个持枪的彪形大汉拦住了。此时,苏竹青发现几个奴隶面露惊慌之色,有几个女奴隶还对她使眼色,示意她快点离开。苏竹青见状,觉察情况不对,便赶紧带着翻译离开了。

从“尧西林卡”出来后,苏竹青直奔军区司令部,向军区政委谭冠三报告了此事。谭冠三听后很严厉地批评了她,说:“都啥时候了,还往达赖家去,你们这是找死!”原来,一些上层反动分子,以达赖要到军区看演出为借口,到处散布谣言,说军区要借机对达赖进行“扣留”或“毒害”。这就导致了一片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平息叛乱过程中,苏竹青储备了大量的蜡烛、挂面、饼干等物品,准备打持久战,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三天就结束了战斗。此次事件,正好也推动了伟大的民主改革提前到来。

女奴隶向苏竹青发问,为何不留在内地吃白面

1959年6月,苏竹青带工作组到了凯松谿卡庄园。此庄园的主人,号称代表藏族人民的利益,却霸占了凯松村的全部土地和牛羊。另外,在当地,穷人终生为他的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牲畜”。奴隶们过着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饱饭吃的黑暗日子。而苏竹青她们的到来,就是要揭开索康·旺钦格勒的老底,剥去他的伪装,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当地人相处久了,那些农奴越来越亲近苏竹青她们了。有一次,一个女奴隶问苏竹青:“阿佳啦(藏语:姐姐),为何不留在内地吃白面,要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吃糌粑,干苦力活?”苏竹青说:“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干部,专门来宣传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带领你们翻身做主人。”女奴隶听后,更加高兴了。

在苏竹青的工作组带领下,凯松村的广大农奴被发动起来了。大家同反动农奴主进行面对面斗争,诉说自己的血泪史。让苏竹青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四代为奴的故事。

村里有个叫其美措姆的老妈妈,她家四代都是索康家的朗生。她的母亲很小就给索康家当朗生,她的父亲是一个差巴户的朗生,也常年代替差巴户到索康家服劳役。后来,其父冻死在雪地里,不多时,其母也连饿带冻死在马棚。8岁的其美措姆接替母亲给索康家干活,放羊、锄草、收割庄稼,什么活儿都要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小女孩,清晨吃一点酥油,晚上喝一点糌粑糊糊。一干就是60年。当她控诉自己血泪史时,其财产只有一件破衣服,白天穿在身,晚上当被子。而她15岁的女儿也是索康家的朗生。

在工作组的推动下,村里产生了农会。几天时间,大家就把农奴主的土地、房子、牛羊等私有财产分配完毕。其美措姆激动不已,连连称赞:“共产党好,毛主席好!”

苏竹青在山南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有半年多的时间。当她和工作组奉调回拉萨时,当地群众夹道欢送。没有哈达,村民们就把炒熟的青稞和豌豆送给工作组,表达对她们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