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香不断 文脉不绝

宁波天一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至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结果,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通过复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藏古今”的天一阁

大名鼎鼎

但你知不知道

天一阁藏了什么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读书人向往的文化圣地

天一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入园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天一阁建造人范钦的坐像

雕塑旁的东明草堂

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之地

据说,藏书最多时

达7万多卷

范氏故居

与东明草堂一墙之隔

原是范氏家族的生活区域

范氏故居与藏书楼之间

用高墙隔出了一条

长长的防火巷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籍越来越多

而东明草堂面积有限

范钦便建造起新藏书楼

取名“天一阁”

源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暗含着以水克火之意

走出藏书楼

迎面是一方水池

名为“天一池”

一泓碧水经暗沟与月湖连通

使池水终年不竭

也用作消防水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巧构造之外

藏书管理更为严格

钥匙由各房共同掌管

非各房齐聚不得开锁……

诸如此类的规定

对当时的书籍保护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

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现藏各类古籍30余万卷

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

5493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其中尤以成系列成规模的

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特色双璧

现存的271种明代地方志中

164种为海内孤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天一阁博物院成功征集到

珍贵文物共17种110件

这批古籍多为明代刻本和抄本

特别是其中包含一部

流散了200余年的

天一阁原藏孤本古籍

明抄本《宸濠招》一册

此书清代中期流散出阁

曾经卢址抱经楼、

刘承干嘉业堂等各家收藏

抗战期间

为郑振铎文献保存同志会购得

如今,机缘巧合下

在外“流浪”了200余年的古籍

终于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修复

在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

从拆揭、修补书叶

到润湿压平、折叶修剪

最后到丝线装订、粘贴书签

一本古籍重获新生

要经历20多道工序

修复师的巧手

让孤本典籍迎来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

天一阁北书库建成

第三代书库

也在10多年前建成使用

今年

在天一阁博物院的南侧

包括陈列展示区、典藏库房区、

历史文化街区等功能区的

天一阁南馆

将正式动工兴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规划中

天一阁以马眼漕为轴心

形成两大布局

北馆为原真性文化历史风貌区

侧重传统文化语境下的

“家”与“藏”

以实景展示天一阁藏书文化

南馆为现代化展示交流体验区

侧重当代现实语境下的

“公”与“用”

用科技与现代展览手段

展示天一阁典藏文物

以天一阁为核心

打造“阁闻天下,书藏古今”

面向世界的“书香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南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里不仅有

古朴的历史氛围感

在小园香径中走着走着

一转角就会冷不丁碰上

一些乍看很潦草

仔细一瞧又在认真搞笑的“显眼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大门入口处

两只镇宅护院的石狮子

表面上庄严肃穆、神气十足

私底下也可能藏着800个心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赑屃,也叫霸下

名字威风,性子敦厚

长年累月地驮着石碑

任劳任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门在外

身份是自己给的~

瞧瞧Ta们凹的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一阁里也不缺卷王

凿完这个字

就可以下班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时四百五十余载

天一阁的魅力

不仅在于

万卷书海与悠远历史

富有喜感的显眼包们

各有各的风采

为天一阁增添了几分热闹

来源: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人民日报、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