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批上海市中等学校先进班级公布,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南技校”)计算机班成功上榜,该班级究竟凭什么获此殊荣?又是如何通过特色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的?日前记者走入该班级,进行了深入探访。

引学生抬头走希望之路

“全班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大家都在不断成长,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感到十分骄傲。”回忆起过去的3年,江南技校计算机班班主任戎志菁感慨万千。这个班级没有学习成绩“排行表”,没有成堆的课后作业,却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就业率接近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戎志菁在为学生上课

戎志菁告诉记者,班里的不少学生由于中考失利、初中学业成绩不理想等因素,普遍对学习没有信心,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如何让她们重拾信心,是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

学生专业成绩落后,戎志菁便利用晚自习,找专业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学生心理有不适,戎志菁便利用空余时间,找她们谈心,并通过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大家排忧解难。“我始终相信她们一定能行,只是还未‘苏醒’。”

为了能让学生对学业更有信心,戎志菁总会让相对落后的同学担任各科代表、学习委员等职务,担任了两年多媒体制作技术课代表的陆萍深有体会,“虽然开始成绩不佳,却也不敢松懈,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为大家心中的榜样。”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成绩也渐渐有了起色,对未来也有了自信。

除了课程的学习,戎志菁也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啦啦操、绘画活动、踢跳比赛……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戎志菁表示,不少学生因为获得技能或者体育比赛第一,被评为“每周一星”,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公布。

为了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戎志菁每个学期还会为学生挑选需要的生活用品。来自黑龙江省的学生尹欣阳告诉记者,刚来到江南技校时,由于不适应多变的气候,经常感冒发烧,室内潮湿的环境,令她非常难受,戎志菁总会关心她们的生活状况,为大家买来除湿机、蚊香液等生活用品。近几年,针对饮食口味的差异,学校也增加了更多菜系,全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就餐需求。

从学习到生活,对于孩子们全方位的关心,终于让她们重燃信心,她们开始意识到:技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跑线。

特色课程铺就成才之路

针对专业课程,戎志菁介绍,由于计算机班的就业方向是设计和行政,因此平面设计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占据多数。多数学生来到江南技校前,多媒体知识十分薄弱,甚至对于电脑的基础操作一窍不通,各科老师需要手把手从基本知识教起,比如如何使用鼠标,如何通过Word输入文字和图片等。虽然辛苦,但多年的学习操练也让学生们有了扎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常规课程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生活技能,这两年,班级还特别设置了大量特色课程。每周一节的“沪语”课作为其中之一,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侬好呀,侬早饭切过伐?”来自河南的学生孙潇雨向记者展示学习的“沪语”词句。谈起初来上海的情景,孙潇雨笑着说:“一开始,由于基本的日常用语都不能理解,发生了很多尴尬的事件。比如买东西时经常因为听错价格,而多给费用;坐公交时,因为听不懂本地话而答非所问。”如今,在江南造船厂实习的孙潇雨已经能跟本地同事进行简单的“沪语”交流。

除了日常词汇的教授,班主任兼“沪语”老师的戎志菁,会在课程中加入童谣和小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句情境。“小八腊子,白相石子。侬打弹子,我滚轮子。侬扯铃子,我飞蜓子……”“你看这首童谣不仅朗朗上口,还蕴含不少上海的历史文化。”戎志菁表示,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快速记住知识点,由此爱上本地文化。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戎志菁还会带领学生来到户外,从淮海中路、新天地到外滩、黄浦江,实地徒步游让学生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校企合作开辟发展之路

近年来,拥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班毕业生受到上海上勤(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昌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青睐。校方还与这些企业开展合作,企业的在职员工走上讲台,以“实践+理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职场有更直观的认识。“中职生学成后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上海海昌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戎志菁和学生们

今年年初,戎志菁针对每个人的优势,做了相应的实习推荐。“不止老师会帮助学生寻找岗位,毕业多年的同学也会第一时间将公司需求告知我们。”今年较高的毕业就业率让计算机班成为江南技校的“明星”班级。

今年,江南技校优质的服务和口碑,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省的家长前来咨询,校方表示,接下来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更多特色活动课程,充分挖掘潜能和优势,让每一个人都能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才之路。

(来源: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