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均平

树木修剪犹如人之“理发”,“头发”长了要“理”,季节变换了要“理”,但怎么“理”就大有讲究了。

近年来,城镇居住区的树木修剪,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因树木野蛮修剪、过度修剪毁坏树木引发舆论热议和群众不满的问题时不时见诸媒体。看来,给树木“理发”,不仅不是一件小事,而且是一件大事。

日前,成都市举行了一场现场培训会,工作人员现场一一解答为什么要修枝、如何避免把树剃“光头”等问题,并现场进行示范。培训有立有破、破立结合,把“应该做”的标准要求、“不能做”的边界和情形,直观、生动、形象地讲得明明白白,对野蛮修剪坚决说“不”,果断亮出对过度修剪毁坏树木行为将进行处罚的鲜明态度,为树木科学“理发”贡献了“成都智慧”。

其实,不仅仅是成都,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给居住区树木“理发”如何才能兼顾美观、安全和规范?比如,在今年初,安徽省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关于规范居住区树木修剪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重点就居住区树木“理发”应征求业主意见的程序、为居住区树木量身打造“发型”的标准等作出规范。而早在2021年1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就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居住区树木修剪的通知》,就工作原则、部门职责、技术要求、保障措施等作出清晰有力的规范。上海的成功做法已被很多地方学习推广。

从现实情况的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居住区树木修剪主要问题大致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职责不明确。对该谁主抓,该谁配合,怎么形成合力,怎么把力量下沉到一线、末梢,做到事有人管且能管得住管得好等问题缺乏统筹谋划和制度安排。二是程序不规范。没有厘清合理的流程,动议、协商、报备、监督等环节缺失,不知道该怎么规范操作。三是标准不统一。没有列出技术规范要求,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指导,实施过程随意性大甚至随心所欲。四是宣传引导不到位。政策法规、绿化保护、规范操作等意识薄弱。五是处罚不严格。不同程度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违规修剪行为时有发生,因得不到应有惩处而形成“破窗效应”和恶性循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关键。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只要我们不回避,敢于正视,敢下深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调研,充分论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从实际出发,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