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观察员的作用,广泛听取关于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日前,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一场营商环境观察员座谈会。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主持会议,10余名来自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和智库机构、媒体代表齐聚一堂,探寻成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员们都关注啥?

投资机遇、个体工商户、产业链等话题受热议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8.6万户,总量超394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经营主体落地成都后,如何让其安心在蓉发展?现场参会的营商环境观察员普遍认为,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至关重要,成都需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参与城市发展的机遇。

作为经营主体的关键一员,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是观察城市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成都荷花池商圈集聚了大量个体工商户,这一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在商业、法律等专业知识积累方面存在短板,融资等问题成为经营活动中的一大痛点。作为一名个体工商户代表,成都金牛区居上优品商行经营者唐国斌说,希望相关部门更加重视个体工商户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遭遇的融资难等问题,实现“轻装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等智库机构代表纷纷建议,希望建立联动机制,增强营商环境观察员成员间的交流,让大家发挥各自所长,聚焦一些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问题,共同探索解决之道。比如,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来自智库机构的观察员可进行分析研究,剖析问题背后存在的某些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凤在会上谈到,建议在政府相关涉企政策制定过程中,营商环境观察员应该全程参与进来,在此过程中,将观察员、企业家、专家和媒体机构代表的意见建议整合在一起,群策群力,及时去发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形成解决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助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加强观察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此次参会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将观察视角聚焦到市场主体发展,并就加强观察员队伍间及政企互动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大家也纷纷表示,成都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在建言献策水平和所属行业来源上均存在提质增效的空间,希望成都吸纳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士参与进来,壮大观察员队伍。

谈及优化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伦理认为,要加强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尤其注重政企沟通,收集市场主体的反馈信息,他还谈到,目前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30条重点产业链,就目前而言,观察员队伍还应该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邀请更多产业细分领域的代表人士参与进来,让他们参与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倾听更多有代表性的专业性、行业性‘声音’。”周伦理说。

目前,成都市营商环境观察员数量暂为20人,他们来自经济发展各领域。就如何扩大观察员队伍,政府部门现场给予回应。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渠道选择,邀请更多不同行业人士成为营商环境观察员,广泛听取他们对成都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说,在壮大观察员队伍同时,也会加强观察员队伍同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给大家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参与机制,“可以围绕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某一突出问题,采取定期交流形式,让企业、专家都参与进来,探索形成一个可操作的解决路径,为政府部门优化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成都上新呐: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究竟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