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章华

彻夜有灯、读书有伴、静思有座……在上海浦东金桥金海路18号的天物空间园区,每到深夜,一栋两层的玻璃房子依然灯火通明,作为一家24小时“城市不眠”书店,它像一盏“长明灯”为城市“留守”一方不打烊的阅读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店占地600平方米,是一座挑高6米的大型玻璃房建筑。四面大大的落地窗玻璃,透着缕缕暖暖的光,白天宽敞明亮,晚上安静、温暖。大面积暖黄色原木书架,打造出舒适、温馨的品质阅读空间。“城市不眠”藏书达2万册,种类约5000种。

整整两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艺术文化、国外文学、国内文学、散文随笔、人物传记、儿童绘本、青春文学、心理学、管理学、理想国等畅销书,涵盖各个热门类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艺术、设计类的书籍及一些小众书刊,更是书店一大特色,其中不乏绝版艺术杂志。对于喜欢艺术的读者来说,尤为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办书店的初衷,书店负责人詹先泉介绍说:“我们建这个书店,主要是呼应周边广大居民和学生的需求,在浦东这块改革发展的热土上,除了给那些怕影响家人休息而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为考学、考公、考研而在这里熬夜复习的人群,点亮一盏‘城市不眠’的‘长明灯’外,还为希望能在这里静待一会儿的路人和为这座城市默默打拼的人,提供一个栖身之所和交流平台。”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店铺连水电和人工费用都入不敷出,但书店仍在“白+黑”、“5+2”坚持全天营业。

这些年来,“城市不眠”依托丰富的出版社与名家资源,定期与第一财经共同举行名家演讲,同时建立读书会,邀请作者在书店分享签售,更好地服务书店会员。在书店内设200个座位的活动秀场内,光免费举办50-80人一场的公益读会等阅读推广活动,就有200多场次。为方便读者,书店专设了“职工书屋”“退役军人专座”“伤残人士专座”,还有专柜提供摘抄的纸笔、防声音干扰的耳塞以及下雨天可借用的雨伞、自行车雨披等便民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