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和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联合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国家与野生动物贸易相关的法规,并评估这些法规在物种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起到的作用,呼吁改善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治理和监管。研究结果近日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管理杂志》。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野生动物贸易对生物多样性、公众健康、社会经济和动物福利造成的巨大影响。该研究聚焦全球11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国家,对各国法律涉及陆生野生动物商业猎捕、运输、养殖和出售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中国、秘鲁、墨西哥、澳大利亚、厄瓜多尔、印度、美国、南非。

研究发现,自1910年以来,上述国家出台的野生动物贸易治理的法律数量明显增加,共有95部法律和560项条文。美国数量最多,其次是澳大利亚和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结果还显示,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与其制定的野生动物贸易治理法律和条文数量未发现必然联系;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增加没有推动国际社会制定更多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条约;法律条文在野生动物贸易链的不同阶段分布不均。另外,与商业性圈养野生动物的规定相比,条文中关于野外猎捕、杀害、运输野生动物的规定更多。

此外,野生动物贸易相关的法律和条文更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而保障动物福利的内容却相对较少。近年来,动物福利科学的研究愈发深入,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相关立法还未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的Gohar Petrossian教授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她表示, “捕猎、运输、杀害和圈养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有目共睹,野生动物贸易对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国际社会也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目前的法律框架尚不足以保护野生动物的完整性和动物福利水平。”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研究经理Angie Elwin博士是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她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动物是具有感知力的生物。由于国际野生动物贸易法规对动物福利缺乏重视,导致圈养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往往被忽视。另外,约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如果不考虑动物福利,不仅会让圈养的野生动物遭受痛苦,也会危及公众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人员建议,各国法律和国际条约应该适时对野生动物贸易治理的相关法律进行审查和修订,通过填补法律空缺、减少法律漏洞,加强执法等方式,积极应对野生动物贸易日益严峻的挑战,加快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资料来源:

1.研究全文:

A synthesis of wild animal-related trade laws in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biodiverse countrie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24001270?via%3Dihub

(图片来源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国际性动物保护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12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协会长期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活跃于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协会拥有联合国全面咨商地位,在动物福利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发挥全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