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我感觉最近压力有些大。”“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一扇小窗,几把竹编藤椅,坐落于闵行文化公园“慧音蓝屋”三楼的“聊就聊吧”,成为了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心声的场所。

这里不仅是闵行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咨询点,也是上海市首个在公园内设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其建设体现了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对政协委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相关提案办理的亮点和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公园里,聊聊吧!

记者看到,该咨询室位于公园的僻静处,周围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花卉所环绕。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小径和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的身影。窗下摆放着几把竹编藤椅,既古朴又舒适,仿佛邀请着人们坐下,共享眼前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美安静的公园环境具有天然的疗愈功能,结合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营造咨询环境。”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 绍,借助闵行区政协“亮就亮吧”功能提升,闵行文化公园内的政协“慧音蓝屋”三楼新设立“聊就聊吧”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咨询点

对未成年人而言,聊一聊很重要,这也是咨 询点取名“聊就聊吧”的原因。在专业人士看来,心理咨询和常 规教导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聊天的过程中,让受访者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而建立起自助的意愿和信心,激发他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聊天不局限于咨询室内,我们有时候会引导孩子们在公园湖边走一走,面对湖水,能够让他在自然的疗愈中打开心扉的。”

进入公园的这一段路程,对家长和孩子来说也是难得的放松与沟通机会。“公园一路走来,有花有草,有树木有湖泊,感觉心情会放松一些,没有这么紧张了”受访学生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咨询问题多为亲子关系、情绪、学业等

我经常忍不住冲妈妈、同学发脾气,生完气又自己后悔,感觉很折磨,也不想面对老师和同学。”小周同学进入高中后一直被疲惫、孤单的情绪困扰,不想去上学,与家人关系也不好。

小周妈妈拨打热线电话求助后,咨询师引导他们来到“聊就聊吧”,当面深入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缘由和想法。“我们了解到,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他的重要因素,于是我们在第三次咨询时邀请了小周的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家庭治疗。几次的咨询后,小周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的行动和情绪是先于他的语言的,当攻击性行为出现时,家长往往会先训诫或是惩罚,这时家长其实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倾听的机会。”闵行三中心理老师王颖卓启发道。

亲子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学业问题是咨询最多的问题,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有较多的内在相关性和同时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家庭冲突和情绪问题以及拒学、厌学等现象。

来访的问题很多,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亲子关系的审视与建立。”在咨询中,王颖卓常作为父母和孩子间的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孩子和家长去澄清他们各自在家庭当中的诉求,表达出对方真正想要说的话。

区政协委员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进入青春期后,悲观、厌学、无助、自卑等是困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学校日常开展多样性的心理教育,开设家长培训,将心理健康及心理教学配备情况作为重要标准。”

“建议在各个街镇的社区、学校中设立‘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社区家庭心理咨询工作站’,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指导服务。”

“建议搭建本土化的数字化心理服务平台,研发本地的量表和常模。此外,打造心理咨询产业基地。”

政协委员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区政协委员吴海静、马正驰、褚琛婷等提出各种建议和措施,推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而近日上海市首个在公园内设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聊就聊吧”的建立,正是各方合力推动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举措

据悉,区教育局通过“医教结合”引入专业力量,咨询点内不仅有闵行各校具备一线教学经验和咨询经验优秀心理老师,还有区精卫中心的心理医生,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严重心理问题的专业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或学生在拨打闵行区未成年人24小时心理热线初步咨询后,咨询师将根据具体情况线上沟通或将学生及家长引导至线下咨询点——位于吴泾镇闵行区教育学院内的闵行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或位于闵行文化公园“慧音蓝屋”三楼的“聊就聊吧”。自开通以来,2023年一整年热线咨询量达2000多人次,承接的面询200多人次。

“依托专业力量,我们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之后,我们还将通过心理咨询、公益课程、体验式活动等形式,给更多学生及家庭提供规范化、专业化心理服务,全面提升区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宿铭珊

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