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苗岭山麓,悠悠清水江畔,1570平方公里膏腴之地孕育着黔东南最璀璨的“苗侗明珠”——凯里。1975年,湘黔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当绕寨而行的“绿皮车”笛声响彻云霄,这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闭塞小城终于有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可能。

有诗云:“如浪卷,似涛翻,涛翻浪卷贵州山。望不断,数还乱,不知山有几十万。”以前的凯里因山势陡峭、沟壑纵横,交通条件极其落后。人抬、马驮、舟载是当地与外界互通有无的主要方式。为打破这一困境,全国各地数十万铁路职工、知识青年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县的基层民兵投身湘黔铁路建设大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里站站台

作为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之一,演员张国立几度在镜头前诉说过与湘黔铁路结下的不解之缘。身为铁路子弟,1971年,年仅16岁的他听从父亲的安排从陕西渭南来到凯里,被分配在中铁二局六处617工程队参与凯里火车站的修建工作。每当他倍感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筑路青春,那些“迎着朝霞上工”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终于,在数十万人的共同努力下,湘黔铁路如期开通。“铁路修到苗家寨,两面旗鼓笑颜开,喇叭声声震天响,金矿银矿开出来……”通车典礼当天,黔东南几乎人人盛装,当地群众吹着芦笙载歌载舞,将凯里站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对于深居大山的老乡们而言,一曲《铁路修到苗家寨》是触景生情从心底流淌出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里航拍

铁路打开了凯里拥抱外界的窗口。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和利于隐蔽的地理条件,凯里被纳入国家发展国防电子工业的整体布局中。一时间,这片自古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苗侗村寨聚集地迎来了工业现代化的开端。

“南丰机械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宇光电工厂、凯旋机械厂等十多家机电企业相继在凯里城区破土动工,近两万名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坐着火车来凯里扎根,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凯里站值班员李家勇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乡侗寨群众登乘列车出行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最尖端的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乃至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关键部件都在凯里研发和生产,通过火车运往各地。而凯里也逐渐形成了以电子、轻纺、建材、冶金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贵州工业重镇之一,一度有“中国硅谷”的称号。

在凯里站对面,依着清水江北岸的便是与湘黔铁路同期运营的黔东南州铁路专用线公司。“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和凯里车务段合署办公,主要开展钢材、煤炭、粮食等货物的运输业务。”公司董事长龙世军表示,今后将继续与铁路部门紧密合作,积极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助力“黔货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世军向记者介绍情况

凯里站几乎承担了整个黔东南地区的旅客发送任务。“不管是进厂、做小生意,还是打零工、擦皮鞋,坐火车去外地讨生活总是摆脱困境的一条路。”凯里站职工蔡志军告诉记者,客流高峰期该站一天要发送旅客一万余人次,主要是去往北京、上海、杭州等方向的务工人员。

回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春运,蔡志军仍记忆犹新。“由于运能紧张、‘一票难求’,很多人拖家带口提前一个星期就到车站等着买票,有经济条件的会去附近的旅馆住宿,没钱的就在站前广场打地铺过夜。”据他回忆,因为旅客太多,为了防止自己的制服扣子被挤掉,他就用细铁丝代替棉线把扣子缝稳,人满为患的候车室里,即使大冬天穿短袖,也不免汗湿衣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台上,值班员正在接发列车

依托庞大的客流,凯里站周边愈发繁荣。每天,家家旅馆都被住满,黔江国营商场顾客盈门,站前广场上的小吃摊也生意兴隆,尤其是“人气冠军商铺”——廖华德正宗特色鹅肉粉的经营者,不仅用挣的钱买了房,还扩大经营,一家人开起了鹅肉火锅店。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吃酸是凯里人代代相传的饮食习惯。20年老店晓翠餐馆是不少铁路职工难以忘怀的美食地标。“结束繁忙的工作,约上三五好友去撮一顿酸汤火锅,点上必不可少的‘老三样’大肠、排骨、猪脚,搭配刚摘的野菜和餐馆自酿的刺梨酒,一天的疲惫就在沸腾的酸汤中消散了。”凯里站值班站长国健惬意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路家属院外,职工接受采访

填饱肚子,也不忘充实精神。那个年代,凯里铁路俱乐部的电影院最让站区职工和周边居民流连。如今,电影院被改造成气排球场、羽毛球场,同时增设了篮球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铁马长跑团等机构,为职工文娱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另外,凯里站新打造的凯里铁路文化活动中心更是成为电影《路边野餐》的取景地,吸引了不少影迷拍照“打卡”。

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凯里是自带浪漫气质的土地;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凯里是写在火车票上回不去的故乡。凯里,这座备受电影导演们青睐的文艺之城,正如它名字的苗语含义,是片“等待开垦的田地”,是极美之地,也是希望之地。在这片土地上,列车飞驰,万物并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颖璐 龚萱 茅磊

编辑:任颖彤

点个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