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为了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中国在干部任用、选拔的标准下实行了“四化”。所谓“四化”,指的就是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从革命一代到技术型干部,这是历史潮流,也是大势所趋。有些人因新的标准扶摇直上九万里,有些人则受困于标准所累,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浪潮汹涌的起伏中,吴锡军是一位典型的弄潮儿。

初听此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魁梧挺拔的男子。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吴锡军是一位女儿身,更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推动促进了江苏地区经济的发展。

1933年,“九一八”事变刚过不久,整个华夏大地如临大敌。江苏无锡也沉浸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几年前的淞沪就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不过江南地区自古经济富庶,又是蒋介石的起家之地,暂时还风平浪静,吴锡军就是生于此时。

吴家,多少年来,就是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吴锡军少年时,生活过得无忧无虑,读书也很用功。新中国成立后,吴锡军更加发奋,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吴锡军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一批懂工业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吴锡军眼光精准,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讯息,转学来到了化工学院无机系学习。

五十年代,吴锡军走出象牙塔,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老工业基地——吉林102厂,当一名见习的工程师。

化工系统,如果不是专业从事者,恐怕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一大堆的专业术语,满桌的材料、书籍,让人头大。

吴锡军在吉林工作了长达二十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她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女工程师,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可谓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后,吴锡军调回上海,进入到化工部科研单位干部培训中心任教。这所学校,似乎叫人难以相信,没有一个明确的校长,也没有操场,就是一个普通的三层小楼。有两间改装的教室和一间后来建造的电子计算机机房。

培训中心的任务就是负责化工部对工业中层干部进行现代化科研管理,进行补课。吴锡军在这里待了2年,担任“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干燥技术”等课程老师,教出了一批优质的干部。

培训中心的一大特点是教师的流动性大,中心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在外聘教师方面,坚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因而,吴锡军很快就转到别处任职。

1983年,吴锡军获得了“三八”红旗手称号。此刻,她的年纪也过了知天命,职业也从一名技术人才,转到了行政岗位。只不过,从事的还是和工业有关的领域,担任江苏省科委主任(属正厅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专业,当主任,这对于吴锡军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前者注重具体的事务,后者则要从人事着手。还好吴锡军的专业能力是她最好的保障,下属官员都很敬佩吴锡军,也都支持她的工作。

在职期间,吴锡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帮助江苏完成了工业增长任务。1987年,吴锡军54岁,升任为江苏省副省长,分管科技、教育行业。

1991年,江苏省在南京召开了幼儿教育工作会议。吴锡军代表省委,发表了重要讲话。

她指出:各级政府要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世纪初,吴锡军渐渐转到人大,退居了二线。2004年,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奋斗一生的吴锡军光荣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南京。

闲暇时,吴锡军居家摆弄花草,偶尔还会看一些江苏当地的报纸,甚至还会拿出年轻时的照片回忆往事。2021年10月27日,89岁的吴锡军在南京逝世,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